2.研学让我们更懂得了“知行合一”;
3.研学游,更要“研学优”。

【佳作赏析】:
读尽千卷诗书,踏破万里征途
若非踏遍大好河山,怎有日知之录;若无考察风土人情,岂能著肇域之志。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是千卷诗书的内涵,更是踏破雄关万里,实践中的真知。研学游的推动,亦是如此。
研学游的兴起并非全新的教育模式,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已被孔子开拓。回眸过去之华夏,孔圣人率三千弟子游学四方,在学与行的实践中,方出七十二圣,倘若只是照本宣科,空谈仁义礼智而脱离民生根本,他便不能被人奉上教育的无上地位,《论语》之著既是智慧的凝练,亦是用双脚踏出的真理。再望近代之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三代》中有言:“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坚信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纵然胸有文墨,挥毫笔走龙蛇,但若不知行合一,也只是空谈误国,不能实干兴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之言得之。
但伴着研学游的壮大,也有抱传统教育理念的人认为学生就应端坐教室,汲取知识而不是废学业而顾游玩山水,事实如此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如果学生只能坐在一方小小的天地,如果学习只是在书本中寻觅,如果学习只是为了一卷学历,那才是荒废学业。学校只能欣赏“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于文字,品析“北国之春,万里雪飘”的景象于书本,抛弃了实践的追求,只剩下对知识无根源的认同,那该何其可悲!
驰古今,通中外,每一个辉煌都是头脑与汗水的结晶:徐霞客纵游山水,游记后世敬仰;毛主席戎马一生,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余次失败后,才有电灯的光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名言被荒废了许久,时至今日,它应作为每一位学子的准则,只有走过,方知路远,只有实践,方出真知。学习不应只是封闭的孤岛,只受限于所谓的文字,要知山水并非都壮阔,情感绝非一字了得,只有品过那份盒中的巧克力,才知学习真正的芳甜。
那一条条人字铁路,是詹天佑因地制宜的杰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早虑早豫,常怀忧患意识
下一篇文章: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君子以激情和自信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