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海纳百川,和而不同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2/7/5 12:34:38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海纳百川,和而不同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海纳百川,和而不同”。
2017年5月14日,世界把目光投向北京。这一天29位国家领导人及各界贵宾齐聚于此,共商新丝绸之路大计。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精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中欧班列驰骋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运载的是琳琅满目的货物,联通的是亚欧国家的市场需求,体现的是中国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你可知大海之所以烟波浩渺、横无际涯,正是因其汇聚了无数江河大泽之水,它们翻山越岭风尘仆仆而来,有的历经沧桑满身尘埃,有的披风挂雨直下九天。可以说,大海中的没有一滴水是相同的,但它们都有着同一项使命:成就自己与大海的永恒。在百川之中,既有着“和”,也有着“不同”,但两者并不矛盾,且正是大家都明白“和而不同”的道理,才能在大海中求同存异,彼此容纳。
“和”是内在的和谐与统一,“不同”是外在表现形式的分离与差异。因此,“和而不同”是强调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就如我们的中华美食,它绝不是指单一的某道招牌菜,也不是一桌满汉全席,而是中华大地上出名的、不出名的所有美食的总汇。往大了说,它有八大菜系,每个菜系都各有其特点,比如油重色浓、香鲜味辣的湘菜;鲜嫩爽滑、力求清淡的粤菜等等。往小了说,兰州拉面、东北饺子、山东煎饼、重庆火锅等著名小吃,同样让人垂涎不已、欲罢不能。不同菜系、不同形式的佳肴,共同组成享誉中外的中华美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美食的“海纳百川”滋养出一代代中国特色,看似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
《左传·昭公二十年》中齐侯问晏婴:“和与同异乎?”晏子认为“和如羹焉”,油盐酱醋、蔬菜鱼肉,再配合火候、水量,方可熬成一锅鲜美之汤。如果只有水加水,或盐加盐的组合,恐怕无法下咽。音乐也是如此,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发出的单调之音,未免太过乏味。可见,“和”有着多重内涵,它不强求绝对的排除异己,而是发挥自身长处,实现共赢局面的“大和之道”。“海纳百川、和而不同”于国家外交上也有诸多益处,你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并不是独奏曲,而是各国积极参与的“交响乐”,大家各有所长,促进区域间经济增长,成就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朋友,正如京剧与广场舞同是中国标签、同属中华文化一般,中国正是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又包容着多样性。于不同之中得大和之道。
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