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知己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知己间往往情谊深重,也或者彼此欣赏,互相学习。在生活中,你以什么为知己呢?
请以“以____为知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拟写在答题纸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本题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提示语典雅而富有诗意,不仅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而且在立意上也给以巧妙引导,同时还暗示了最合适的文体—记叙文或叙事散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本题导语对“知己”含义已含蓄暗示,“知己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题目要求“以__为知己”,而不是“__”以“叙述主体”为知己。选材要锁定在成长过程中与某个特定的物(人)之间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载体上,才不至于下笔千言却文不及题。还要准确理解“知己”含义,这要求考生写出“叙述主体”与“物(人)”之间,情谊深重,彼此欣赏,互相学习。当具有某种特质之“人”遭遇某种特质之“物(人)”,两者气息相应、心意相通、神韵相合为“一与之定,轻易不移”的知己。若写物,此物已打上“人”的思想痕迹和情感烙印,成了“叙述主体”真正的知己,仿佛琴能懂别意、水能知人愁、花能解人语、月能悟人心一般,学生选择时一定要注意所选之物要精巧、诗意、高雅。既然“以某物(人)为知己”,必然有一个相识、相交、相知的过程,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故事、情节,会有事件的起因、矛盾的升级,间或还有意外插曲,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行文要依托具体事件、特定场景,展开故事情节,写出人物情感变化。可采用倒叙,巧用插叙,突出主题,情节曲折。再者,要灵活进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抓取人物瞬间青苔,摄取瞬间精彩,捕捉瞬间美妙的心灵感受,精心选择那些曾经让你感动的镜头,把它放大定个,于细微处显精神,将情感融入其中,以情动人。
另外,在思想内容上要积极向上,注意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以及字数的限制。
【立意】
(1)以古柳为知己;
(2)以水墨丹青为知己;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尚美实用,兼道而行
下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拙干焕风景,巧干展霓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