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2/1/10 20:02:21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他在《美育与人生》中指出:我们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满足运用知识服务大众的需要;而在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来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从而有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一、材料解读:

材料选自蔡元培的《美育与人生》,谈论的中心话题是怎样认识人生价值。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业,通过职业服务大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要在工作之余寻求美的体验,接受美的熏陶,充盈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具备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人生价值会有更高的提升。

从材料来看,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二者缺一不可,但更强调的是后者,即审美体验对提升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写作时,前者点到为止,后者重点论述。

温馨提示:蔡元培的《美育与人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建议老师们印发给学生反复阅读,进一步加深对美育与人生关系的理解。

二、立意参考:

1.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如何活着(安身立命),更应懂得如何生活(懂得欣赏美、感受美,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

2.工作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1.追求人生趣味,到达理想境界。

2.将“立身立业”与“审美知美”相融合。

3.学校美育,立德树人。

4.让美育在新时代成为刚需。

三、行文参考:

1.中心论点:工作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2.分论点一:我们应该有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

3.分论点二:我们更应该懂得寻求美的体验,充盈自己的精神生活。

审美体验的好处:

①审美体验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思想情感境界。

②审美体验能提高思维的多元化,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审美体验对我们安身立命的职业有促进作用。

4. 结论:爱工作的同时更要爱自己,让自己的情感和精神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和生活。

【佳作赏析】: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美,是一种主观感受;而美育,则是培养人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蔡元培先生说,“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方能孕育出“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可见,美育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

正如蔡先生所言,“我们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满足运用知识服务大众的需要”,可见美育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无根之水,它需要在职业、知识、服务大众的基础建立。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浪漫心灵、艺术情怀假如失去了生活的支撑、工作的担当、社会的责任、为大众服务的意识,“美育”恐怕就沦为遮掩自己玩物丧志、遇难辄避的巧饰之辞。

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天边的一朵云在普通人眼中是一团水汽,但在诗人眼中却是秋意、游子、乡愁与沧桑世事;道旁的一朵野花无法吸引普通人的目光,却能让画家为之驻足、欣赏、怜惜。拥有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就能在复杂浮躁的世界里静心敛气,就能在繁琐纷扰的尘俗里另辟天地,就能在困顿乖蹇的境遇里安然自适,就能在悲痛绝望的创伤里焕发生机。拥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就能发现寻常处的闪光;拥有一颗诗意的心灵,就能温暖整个宇宙的冰冷缝隙。

因此,“美的教育”就显得分外重要。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人们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美育可以从文学中、音乐中、美术中生发,它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回归对人们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我们的眼睛,涵养出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美丽心灵”,使我们建立起悠然恬静、诗意雍和的人生态度,搭建起细腻温暖、友善包容的人际平台,从而创造出豁达自洽、平柔静安的人生境界。

有人觉得,美育之说,缥缈虚无;美育一途,既不能强国,也不能富民,因此无甚用处。但事实上,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我们渴盼着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和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人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才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

今天,美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人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正如蔡先生所说,唯有知识与情感并举,才算是认识了人生的价值。让我们在可感可知的审美中,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遍览花开云舒的变幻多姿,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欣赏生活生命的诗意美好,涵养出一颗颗生机勃勃、灵动妙悟的“美丽心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