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在苦厄中寻找诗意人生 |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1/7/31 21:28:5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生命的苦难是一种背负在我们肩上的责任,既然难以避免,那就与其相处,通过心灵汲取抵抗命运的坚韧勇气,不要将眼界局限于苦难的一角,放眼开阔的人生大道,成为生活的智者而非命运的受难者。学会像《美丽心灵》中的约翰·纳什一样与自己肉体、精神上的痛苦相处,坚韧自己、丰富自己。 正如尼采所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要辜负美好的生命,不要再为苦难伤神,让自己变得强大才可最大程度地打破生活的苦厄。
带着裂痕站立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比起物理上的治愈,医者对病患的关照中,更重要的是医学背后的人文精神与人道情怀。而纵观波诡云谲的世事,比起治愈伤痕,不如带着裂痕生活。 治愈是人不可割舍的美好夙愿,寄托了人在经历伤痛、见证苦难后依然向美向善的本能渴望。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也为治愈提供了现实可能,使人的机体尽可能的保持健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在创伤后的自我效能感。 但治愈是在修复过去,若要彰显“人”之所以为人,则需带着伤痕,以面向未来的姿态站立。综观人类的灾难史,人们恰是通过苦难与病痛重构思维,求索坍塌后更优化重建的可能。从诺亚方舟、大洪水神话等创世传说文学,到日本大地震后对科技有限性的深刻反思,再到唐山大地震后建构关于“人”的思考,人们在尽力抢救、尽力治愈后并未选择遗忘,而是选择不以表象化的“治愈”掩盖人类面对的关乎灾难的永恒话题,让裂痕呼吸新鲜空气中的反复思考的浓重檀香,以沉淀的姿态接受光照进来的可能。 我们所言的“不治愈”,并非在赞颂伤痕。值得赞美的并非苦难本身,而是人在其中一次次倾倒又重建、破碎又重构的思考。灾难教会人们如何与自身、他人以及世界在诸多排异性中相处。疫情隔离期间,人们不仅学会如何独处,也学会以开放的眼光与千千万万个人建立起情感共同体。医护一线的业余诗人弱水吟见证了伤痛与苦难,并以细腻的情感和真实的笔触将个人思考汇入民间文学中。而意大利的阳台音乐会则使人之间产生了以情感、趣味为基石的紧密联系。以此为切口可以看出,人们原先“想象的共同体”正在被打破又延展,产生一种全新的人类命运关系。当人们在苦难中反思并发生联接,我们需要意识到:这恰是不完全治愈为人们留下了一种可贵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为人们唤醒、重构思考提供了契机,使一个个苦难中的碎片得以整合——追着灵车奔跑的人、共赏夕阳的医患,无数张脸上口罩的印痕……全球同此凉热,未治愈的裂痕在此刻彰显出温暖的光芒。 无论是医者、患者、哲人,还是普通如我们,都要学会接纳裂痕。而在拥抱伤痛时我们拥抱的是自己而非苦难本身。由此人的认知弹性扩大,情感联结紧密,裂痕成为身上的共同标记,使人面向未来站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莫让善良成为空谈
下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从来如此,便对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