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存在之真实 |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1/7/31 21:24:0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有时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更为真实。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和感悟。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这道作文题思辨性很强,我们需要紧紧抓住“为什么有些东西看起来真实”“为什么有些东西看起来不真实”,从思辨性出发,挖掘思考的深度。 首先,抓关键词。 我们先找出关键词再思考这些词语背后的含义: 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我们的认知范围以外的,我们不愿意承认的。 真实的东西——外在的、表象的东西,我们认知范围内的,我们内心容易接受的。 更为真实——实际、符合规律和理性
存在之真实 有时我们说一朵花美得不真实,虚构的故事情节不真实。那么试问,情感和信念真实吗?历史完全真实吗?我看未必。然而有时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更为真实。 我们常将真实定为真实可触、可见、可信,如可以看见摸着的一支笔是真实的,经官方证实的文件是真实的。我认为,真实与否其实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不论虚无还是真实皆因出于人类的思考和探索而解释了我们存在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存在之真实。 真实到底是什么?它体现在哪里?在我看来,虚构的情节也有真实的一面,如电影《寄生虫》通过虚构三层空间揭示阶级分化下的人性,让人反思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看见底层人物的命运,说它不真实是因为它在真实世界中常被忽视:历史未必全然可信,但它是真实的,因为以史为镜可以关照现实生活,因具对当下生活的促进作用而真实,一如《资治通鉴》知往鉴来;情感和信念更是真实的,因为它投射在了真实的事物上,将看不见的一腔热血转化为真实可感的善良与决心。一如张桂梅创办女高改变三代人命运,同时它唤起的情感也真正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跳脉搏。 有人反驳说纵然虚构的情节、信念等有真实的作用,但毕竟比不上一样物品可以切实解决人的温饱问题。我认为不然。看似不真实的东西往往是真实事物产生的原动力,若非心系天下,袁隆平怎么付诸行动研究杂交水稻?看似不真实的东西也比真实事物更加宏观,人类虽然语言、地域不一定相通,但本质上对和平、对善念的渴望却真实存在于从古至今的一切人类文明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冠疫情下中国积极向别国伸出援手。 然而,有时看似真实的东西却实则不真实,通过编造假消息以假乱真,迷惑大众,是在刻意模糊真实与不真实的边界,造成人们不再憧憬那些不真实却带给人感动的点点滴滴。在当下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不真实的事物层出不穷,也正因如此显出真实的可贵。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我们从不因自身力量有限而否定想象的无限,我将现实之存在、内心世界和看似不真实的创造中的世界综合,构成了真实。 因此,与其过分沉溺于界定事物真实与否,不如暂时抛下其概念,真实地感受所谓不真实的东西带来的悸动,享受存在之真实。就算连宇宙也是不真实的,我们存在的意义仍旧真实。
上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沐浴信仰之光,脚步更加铿锵
下一篇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仰望星空,成为“明”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