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1/1/17 7:51:5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往,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2019515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中国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请依据对上面两则材料的理解,自选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共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讲的是思想的交流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增值交流;第二则材料讲的是不同文明的交流可以促进世界的发展。把两则材料放在一起来看,可以提炼出关键词“交流”,进而得出本题的话题是“交流的好处”。据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提倡交流、怎样看待交流、怎样进行交流等层面进行立意,但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材料提示和题目要求,“交流”应限定在文化、思想等意识形态领域。

【佳作赏析】: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也有很多的国家,这就意味着有很多种文明、很多种文化,这些文明与文化的交流,让这个美好的世界充满了生命力。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往,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文明也是如此,如果两种文明彼此对抗,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如果两种文明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便能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列强的枪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面对帝国主义的无情掠夺,中国的有志之士走出国门,开始探寻救国之路,从此,封闭的国度有了与世界的交流。中国虽然在这段交流中处于一个极为劣势的处境,但在这次交流中学到了很多,新理念、新做法、新工业,不断地涌入国门。一方面,中国人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中国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人得以走出去,去学习共产主义,去学习马克思主义,以至中国更快地从封建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这一时期的交流,中国很有可能至今仍是那个闭关锁国、自以为无所不有的封建王朝。正是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不断学习、不断借鉴,中国的文明才不断发展。

进入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对外交流的重要性。中国向全世界提出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必然要求文明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与文明之间的交流不同,文明之间互相敌视只会导致两败俱伤。中东一直战乱不断,这与其复杂的文明组成且各国文明相互敌视有关。在位于中东的国家中,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互相敌视,各自为营,彼此间冲突不断,这不仅破坏了中东地区的和平安宁,而且严重地制约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

敌视和冲突只能加剧矛盾,使世界变得一团糟,如果舍弃敌视和冲突,加强沟通和交流,那么世界文明之花将会绽放得更加鲜艳。封闭阻进步,交流促发展,冲突毁文明。愿世界各文明之间都能敞开大门,互相交流,减少冲突,实现共同发展。

[名师点评]本文立意明确,思路清晰,论述有说服力。从立意的角度看,作者能紧扣材料,提炼出明确的观点,切合题意。从思路和文本结构的角度来看,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结构框架清晰,有开有合,形成照应。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看,本文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有理有据;正反对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