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走出舒适区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9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7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容易待在“舒适区”,不想跳出来;65.2%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爱拖延,总想着“明天再行动”。
针对这种“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某论坛组织网民展开热烈讨论:有表示担忧的,有表示理解的,也有人认为不能妖魔化“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如果你也参加了这次讨论,你会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围绕“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进行讨论。心理学认为,舒适区又称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人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可见“舒适区”是一个中性概念。
当今年轻人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家庭原因。很多年轻人家庭生活优越,过惯了舒适、安逸生活,所以就喜欢待在家庭为他营造好的“舒适区”;或者因为是独生子女,不少父母也希望孩子待在身边,好相互照应。(2)社会原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找一份好工作很不容易,导致不少年青人缺乏安全感,“我太南了”成为 2019 年的关键词之一,虽是一种调侃,但也是一种真实生活状态的反映。(3)个人原因。年轻人喜欢呆在“舒适区”可能是缺乏远大目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懒惰倦怠、贪图安逸的表现;也可能是在“舒适区”找到了自己要过的生活,岁月静好,喜欢过一种平凡、平淡的生活。
立意示例:
1.待在舒适区确实很惬意,但你永远都不会成长。(持担忧、批判态度)
2.“舒适区”对每一个个体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不妨给年轻人们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宽容。(持辩证的态度)
3.家庭、社会都应该关注青年的健康成长。过分的关心易使年轻人保守、懈怠,绻缩在“舒适区”不能自拔;过度地宣传“狼性文化”则会使年轻人因心理焦虑、缺乏安全感而退守到“舒适区”,不敢大胆追求远方。(从关心青年健康成长角度)
【佳作赏析】: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们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因此逐渐沉溺。然而沉溺于舒适区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劣势,从而失去前进的机会,也会失去前进的意愿,直至堕落沉沦。
生活中,沉溺于舒适区的现象可谓是数不胜数。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倾向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而对自己的弱势学科敬而远之,但长此以往,弱势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练习,优势学科也不一定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人们的惰性和怯懦役使着他们的心灵和躯体,他们既不愿意放弃舒适区中无需费力的生活,也没有勇气踏出去尝试那些未知的、崭新的、不熟悉的事物。他们用幻想织成蛹,把自己包裹在其中,享受着自己优秀的谎言,无视自己的缺陷和短板,也对提升自我的机会视而不见。
时间不停地向前飞奔,世界亦然,它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沉溺于舒适圈中而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总有一天会被这个世界淘汰,从前的舒适也将不再。曾经垄断手机市场的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平凡中孕育伟大
下一篇文章: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撞豪车主动担责被免赔,是一种“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