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1年高考作文题预测:让生命之光绽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0/9/26 13:45:45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④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⑤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⑥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关于“生命”,人们总是有很多的思索,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你对此是否有了更多的感触与思考?请以上述名言中的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生活中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未知生,焉知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六则名言,是题目提供的触发考生写作的真实情境,此为考生联想思考的基点。每一句名言都有其本身的意义,又有其在语境中的特殊限制,只有立足材料,才能做到正确地审题立意。以此,对“生命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如何更好地对待它”才有更好的把握,作文的任务正是针对此而设。同时,六则名言又互相联系,考生必须整体把握,抓住核心,若脱离材料,另起炉灶,会被视为偏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有四处典型任务的限制。首先是写作对象,应该是“生命”,考生需围绕这个关键词来行文。然后是写作背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可见文章中对生命的理解,需要有对疫情思考的基础,要“结合生活中的感悟”,即文章中出现的论据,应该是紧贴生活的素材,并有相关的思考才行。其次,要从六则名言中选择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考生不能只选择一句,也不能选择太多。

3.价值判断的限制。这些名言都饱含哲理,也体现题目的价值导向。它们各有对“生命”的理解,比如孔子的话语在向世人提倡“以人为本”,比如孟子的名言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又如陶渊明的诗句在劝勉后人珍惜时光……这样的语句,都有着具体的价值导向,告诉我们怎样理解生命,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不论选择哪两句组合,都要求考生认真思考、反复揣摩其中的旨意。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选择不同名言的组合,就能够有不同的立意,这是立意角度的自由。如以①⑤组合,则可立意为“珍惜生命,以人为本”;如以②③组合,则可立意为“把握时光,及时反思”;如以④⑥组合,则可立意为“生命中的‘大我’精神”……考生可以进行反复思考、精准比较,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更适合的组合。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立意角度自由,联想和思考也是开放的。在如何理解生命、对待生命的问题上,考生能由疫情期间发生的事情产生很多联想及思考。自2020年初以来,对于疫情的关注一直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疫情中所涌现出的层出不穷的正能量,都能可在作文中使用,这样每位考生都有话说,都能够对“生命”发表自己的理解。因为有“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和“结合生活”的限制,不可以古今中外过度联系。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作文并未对文体进行细致要求,没有规定写演讲稿,也没有指明写议论文等。考生可以记叙自己在疫情中的经历及感受,写成记叙文;可以联系疫情期间的事例,围绕“生命”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在举例的基础上,紧扣住自己的思考,写成议论性散文等。只要文体特征明显即可。

解题

本题属于名言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此题采用名人语录,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比一般的名言类题目稍难,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整体方向上看,首先是对名言的含义解读,其次是注意题目的要求——写作对象是“生命”;新冠疫情的背景;以名言中的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生活中的感悟。

在理解具体名言时,可以参考以下解读:

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反对不把人世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花费在敬奉鬼神上)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忧患祸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强调珍惜时光,及时勉励自己)

④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真正热爱生命的人,就会热爱整个社会、整个人类,从小爱升华到大爱)

⑤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珍爱生命,雕琢生命)

⑥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为了某种信念、理想可牺牲一切甚至生命,如此才能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选②③为组合,立意可定为“把握时光,常怀殷忧”。

2.选②⑤为组合,立意可定为“在忧患中雕琢生命”。

3.选②④为组合,立意可定为“生于忧患,博爱众生”

4.选①④为组合,立意可定为“以‘生’为本,以‘众’为本”。

5.选①⑤为组合,立意可定为“死生亦大,雕琢生命”。

……

偏题立意:

1.为国捐躯,虽死而生。(以疫情中牺牲的逆行者为例,对“大我”理解过于偏激)

2.生命为石,生命为刀。(“生命为刀”指向不明)

3.生命不单属于你。(或想强调一种集体精神、大我精神,但题目表达模糊)

……

【佳作赏析】:让生命之光绽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用看得见的水流,形象表现出时光的飞逝。2020年转眼已经过去一大半,回首来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被一场疫情风暴打乱节奏,生活远比想象中要艰难。时至当下,中国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取得了伟大成功,生产生活都已基本恢复正常。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也逐渐开始思考“生命”这个话题。

生命是脆弱的,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消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命,然而,它有时候又能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强大力量。疫情期间,全国各地4万2千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火神山医院大概10天建成,雷神山医院18天建成……面对这样一个易随时间流逝,既脆弱又强大、令人又敬又畏的“生命”概念时,我们应该怎样去更好地把握呢?

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诗人借此慨叹人生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不过,陶渊明也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暗含其中——要抓紧时间,及时勉励自己,以此实现自身独特的价值。试看,东晋时期的祖逖与好友刘琨,他们约定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再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花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而他所坐的位子下的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这便是自我勉励的最佳证明。

珍惜生命,及时勉励,这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之一。此外,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除了关注自身成长之外,更需要一种关怀群体及社会的大我情怀。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这句话出自辛亥三杰之一的秋瑾,是其《光复军起义檄稿》中的一句话。天下的人,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啊?当珍爱自己的生命活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得到升华进而热爱每一个人。秋瑾的生命境界多高啊!这何尝不是由爱自己,转而到爱社会、爱整个人类,从小爱升华到大爱呢?

抗日战争时期,赵一曼女士在哈尔滨市立医院养病时,在被警察监视的情况下,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这是她文人气质的体现,也是热爱生命的体现。她却不只是爱自己,更爱他人、爱共产党,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出黑暗,先后争取了董警士和女护士。然而,却被南岗警察署在赵一女士逃走后将他们逮捕,并被日本宪兵强杀。她的生命的崇高不只体现在关心自己上,优秀的“大我”精神使她的生命镀上耀眼的光。

光阴荏苒,战争的烟云早已离去,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命,多么宝贵的财富啊!当再次谈到它时,除了像陶渊明那样坚持珍惜生命、及时勉励自己之外,也需要一种关怀社会的责任心和大我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做到了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在暮年回首往时,才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