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高考作文备考】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10/10 14:15:1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能够经典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二是原文能够辩证思考问题:一面是肯定了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另一面对这种行为适当否定;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量力而行,科学施救。三是在原文中,不能模棱两可,应该对网友的观点,该肯定的要肯定。肯定的是这种精神,不是这种行为;该否定的要辩证否定,否定的是这种行为,不是这种精神,最后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并能揭示原因和理由;四是引用孟子的话太长,应该压缩,为证明本文的观点即可。

【原文】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最近,一名军人出身的保安看到从11层跳楼轻生的女子下意识的徒手相救,结果双双身亡。当然,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军人救人危难,使其本性和习惯,见死不救,那还叫人?”这名保安出于本性,舍己为人,不顾自己的安危。有人说这是莽撞,而在我看来,正是这种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莽撞”的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英雄。

生命诚可贵,责任价更高。在自己的生命和军人的责任面前,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责任。孟子曾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然也。由此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位保安的举动,也是恻隐之心的体现。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在危难面前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星星之火。

无用之用,众用之基。虽然这位保安并没有成功的救起女子,像网友说的:“太无知,太不值”。而在“无知,不值”的背后,更多的是这种见义勇为的美德,这种舍生救人的精神。面对这种情况,又有多少人可以第一时间出手相救,亦或是看着一条生命白白逝去。相信大多数人选择了后者。这位军人的这种精神境界是很难以达到的,也是十分可贵而值得我们铭记。邱少云在被敌军炮战轰炸时,炮火不小心点燃了身边的稻草,顺势也烧到了邱少云的眉毛和头发。火势迅速蔓延到全身,但他为了国家的安危,一动不动,直到被活活烧死。邱少云的境界则更高一个层次,舍生救国。

正是这小到平凡生活的无用,大到国家存亡的无用,构成了国人乃至全人类的正气、奉献、无私、团结的美好品德。也正是这些相同的人类美德,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沟通之桥,沟通着你我他,共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

但反观这则事件,部分网友说的也不无道理。漠视固不可取,莽撞自有不当之处。毕竟是十一层的高度,莽撞做事的确会两败俱伤。这也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危险时,我们不应该一心想着施救,应该明辨自己所处的情况和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所能,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酿成大祸。

总而言之,道德是每个人都要秉承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竭尽所能。我们在救人于危难时,理智一些,科学一些,结果会更有用一些。有用的救助才会皆大欢喜。

辽宁省沈阳是第11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