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高考作文备考】最新高考作文押题: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文墨行天下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6/4 18:58:5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联想和想象是自由的。考生只要调动自己的人文积淀,那么对于“文化既是根基,也是底气”这个核心句就可以生发出无限的写作空间;而从支撑句“蕴藏在经典著作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体现为你所熟悉的一种情感,一种习俗,一种生活方式……”中也可以生发出无限自由的联想和想象。

3.除了诗歌而外,对于文体的选择有很大的自由度。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自然可以考虑,书信体、日记体、对话体也是可写的,甚至不妨在小小说、散文、寓言故事类的文学样式上用点心思,写出新意。

解题

这个命题既有时代意义,也有生活基础,考生易于理解,而且有话可说。

“文化”是时代热词。新时代领路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中,就有文化自信(另外三个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包含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今,举国上下正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

这个命题很大。搦管为文时,最好采用“大题小做”的策略,或者构思一个小故事,让故事承载文化主题;或者叙写一段生活,让生活体现文化;或者围绕某个立意(论点)展开论证,呈现你对文化的思考……可以写你的现实生活,也可以写你的理想生活;可以写你的世界,也可以写别人的世界;可以写实,也可以写虚……总而言之,必须围绕“文化”展开,还要体现出文化就是“根基”,就是“底气”的主旨。

【优秀作文】: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文墨行天下

文化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它蕴藏在我们灵魂深处,幻化为我们的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如影随形,衣食住行间,它修炼成我们做人的底气和处世的根基。我们无法精确地界定文化的内涵,但是我们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文墨行天下。

文化滋润心灵,滋养灵魂,涵养气质。我们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白求学的终极目标,是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我们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明白做人的准则和底线,不可被名利驱使奴役,失去本真。我们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明白为人处世要坚守自我,不为流俗所惑,不为外力所易。我们懂得百善孝为先,我们明白仁义礼智信,践行着中庸之道,恪守着文质彬彬的君子之礼。

诚于中,形于外。当我们内心充盈着文化,行为恪守着文化,纵然缊袍敝衣,也器宇不凡。不必鲜衣怒马,言谈举止也一如杨澜般睿智,董卿般优雅,马云般潇洒。因为我们懂得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就是我们的底气。

文化造就格局,成就大业,行稳致远。当我们腹有诗书,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胸有文墨,心怀天下,文化就是我们处世的根基。“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无能焉”,当你学富五车,才高于世,自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追求国家的繁荣富强,人类的和平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万家忧乐记心头”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与人相交,真诚宽容,言而有信;与国相交,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我们绝不卖友求荣,奴颜婢膝;我们也绝不恃强凌弱,以邻为壑。遇见强敌,我们不卑不亢,自信“狭路相逢勇者胜”;遇见羸弱,我们心怀悲悯,信奉“勿以善小而不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