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汽缭绕,冰川漂浮,水并不以一种姿态滋润万物,它以灵活的形式改变,却始终孜孜不倦地尽着自己哺育自然的职责。虽然做出了改变,可它依旧坚持,不,它更加完美地提升了坚持的价值。
正如建筑设计师里斯托所做的一般,虽然加上了四根柱子,但他的核心理念依旧得到了贯彻。为了遵从自己的准则,他改变了设计的外表,迎合了政府的心意,可他的坚持依然存留,在虚假的表象之外,贯注了坚持的荣耀伫立在那,即使百年,光芒不减,反而更加闪耀。
是的,如果为了贯彻自己的坚持,做出一点改变也无可厚非,可能够在改变的同时发挥出坚持的价值,那是否如今的改变更显其意义呢?
我们都渴望坚持己见,而使他人能够妥协于自己,但往往事与愿违,而最为明智的便是自己主动做出改变,同时,睿智的人们便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坚持融入改变之中,因此,改变会愈发促使坚持释放智慧的光芒。
尽管徒有其表的改变造就了一个惊人的壮景,但更具理性光辉的改变相信更有冲击的震撼力。英国著名指挥家拉特尔便是一个绝佳的例子。1983年,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官去世,作为世界第一的交响乐团,拉特尔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然而,拉特尔在短暂的狂喜后理性的拒绝了。因为爱乐乐团主要演奏的是古典乐,而他对此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他选择了潜心研究古典乐,改变了以往的风格。十年之后,当他再次收到邀请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是啊,他拒绝了,可他始终坚持对于指挥的热爱,最终引领乐团走向世界之巅。
成功源于坚持不懈,而坚持必将付出相应的代价,代价的产生便是因为改变。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左端站着我们的思想,右端站着别人的建议,而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移动去寻找平衡的位点。”改变就犹如寻找位点的过程,但是我们却从未放弃。
改变成就了坚持,缺少了改变,亦失去了坚持的动力。改变而坚持,人生没有最后的山!
3.度过人生的泥塘
高三3班 周天旸
乡间的小道同城里的不同,没有坚实的水泥,也没有厚重的石板,有的只是代表了农村的黄土。雨一落,泥土黏腻得很,东边一个坑,西边一个塘,硬是要把过路的人,都染成它的颜色。
我和小侄子在乡道上走着,一个大得出奇的泥塘倏然横在了我们面前。或许是为方便行人过去,两块不知是谁捡来的红砖横在泥塘里,孤岛似的,泥浆已然侵到了它的上边线。
砖头的位置并不甚妙,都离我们所在的这岸相近。我人长大,自是一跨便过了去,小侄子却不然,站在泥塘当中的砖上,不知所措——毕竟,这样长的距离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确实太勉强了。
“要不要我抱你过来啊?”我故意坏笑着问。
“不要!”如同大多数小孩子会做的那样,他倔强地嘟起了嘴。
我笑笑,站在一边,想等他放弃了在抱他过岸,然后以长辈的身份教育他一番——我是很了解他的,他绝不敢像农村的孩子一样踏着泥塘过来——嫂子是个很严格的人,要见到他裤管上沾满了泥,免不了暴风骤雨般一顿臭骂。
小侄子自也知道目前生气的可怕,他向着彼岸伸出脚,却险些跌了一跤,便赶快立直,准备下一次尝试。不出所料,又失败了。我向来是个好为人师的人,于是美美的看着,开始思考起一会儿教育他的内容来。
孰料小侄子竟停止了跨越泥塘的尝试,四处搜寻起来,他的目光很快锁定在了身后的那块砖上。半晌,小小的身子轻轻俯下来,像亚瑟王拔出石中剑一样庄重地搬起了那块砖,然后轻轻地投在面前的泥地里,昏黄的泥水无力地溅起,屈服般地落在小侄子的脚边。小侄子太阳一样地笑了,跳着来到了惊讶的我身边。
“喂喂,我成功了,没要你帮忙,我一个人过来了。”他扯着我的衣角,激动地摇着。
“啊,是啊,”我摸摸他的头,“本来想告诉你遇到困难要向别人求助的,结果倒是你给我上了一课。”
人生就像一条泥泞的乡村小道,我们都是这条路上行走的孩子,难免会遇见几个跨不过的泥塘。踏着泥泞走或是放弃皆非上策,冷静地观察,思考,能助你一臂之力的砖一定就在身旁。
4.坚持里的智慧
高三8班 顾艳
周星驰执导的电影《西游降魔篇》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无疑,它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孙悟空形象的认知,周星驰也曾坦言有过犹豫。然而,周星驰毕竟是周星驰,他坚持了自己对善恶观的创新,又巧妙地用寓庄于谐的方式将其呈现,使人们能够接受这样的“颠覆”。尤其是以儿歌三百首化为大日如来真经的手法,更使人们在周氏风格中,对真真假假,善善恶恶做出新的反思与评估。
我想,周星驰的做法与莱伊恩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清楚地懂得,坚持并不意味着一路直行,横冲直撞,不顾一切。其实,坚持与妥协,抑或放弃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换一种方式,或许就有两全其美的效果。周星驰电影的大卖,莱伊恩设计的成功,无不体现出一种存于坚持里的智慧。
诚然,坚持是生命中重要非凡的品质,或许有人会说周星驰或莱伊恩的坚持不够纯粹。但如若坚持到了一种无法变通的境界,甚至于达到危害自身、伤害他人的地步,这样极端的即便纯粹,又有何意义可言?
当顾圣婴为坚持音乐理想将肖邦手模扎进胸膛的那一刻,当王国维为坚持理想决然跳入颐和园泥湖的那一瞬,当傅雷上吊,当老舍跳湖……他们的心中,是否曾闪现过后悔的微光?他们的所谓“坚持”,让亲友悲痛,让世界叹息,更让原本华彩的生命失去了色泽。这不是真正的坚持,它袭了名称,却变了相貌,不是两全其美,而是两败俱伤。
因而坚持与妥协的平衡便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在不悖于自身原则的情况下,做出更好的坚持。即便在那个逼得路翎、胡风成疯的年代,依旧有陈寅恪、辜鸿铭、黄侃之流,以各自的方式,悲情但不绝望地坚持着各自的信念。可能改变了形式,却不变更初心,坚持中的智慧确实值得我们所探寻。
而将目光投至当今社会,有人为了坚守心中的净土而与外界间隔,也有人为了坚持金钱的美梦而疲奔于城市之间。殊不知这样的矛盾并非恒久。确实,我们无法逃避功利于伦理的人生,但是在这同时,审美并不是一种异端。
然而生活不会像几米的著名绘本《向左走,向右走》中描绘的那般美好,两个坚持走不同方向的人也不是总会有相遇的一天。更多时候,在坚持对美与真实的热爱之心的前提下,我们应当换一种方式,动用一点智慧,为生活加一点佐料,即便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之中,我们依然能够烹调出精致的时光,依然能够旋转出华彩缤纷的梦境。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66):“听话”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68):“朴与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