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48):“慈善”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2/11 20:50:08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蓝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简析】

用求同法可知,上述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名人以不同方式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

显而易见,上述三则材料的关键词是“慈善”。这是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1、名人参加慈善公益事业的本质原因。名人参加慈善公益事业是出于炒作,为了沽名钓誉,抑或真的切切实实地为公众做好事?不能一味否定名人高调参与慈善事业,因为本次作文材料看不出命题者对名人高调慈善的贬抑态度,更多的是对他们行为的肯定。(立意: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2、名人参加慈善的方式。姚明——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成龙——组织慈善周末、慈善拍卖晚会;苏有朋——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立意:慈善时尚化,即众多名人参与慈善,不遗余力,义举方式时尚。)

3、名人参加慈善公益事业的影响。

①当前我们的社会贫富差距确实在拉大,这些明星无疑是“先富起的一部分人”,那些富人拿出一些财富回馈社会,是不是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立意: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

②明星们利用自己的“名牌”效应带动更多的有钱人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是不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立意: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反面立意:行善由己。)

③明星们,富人们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不可否认对提高自己的公众形象会有帮助,但公众同时也在获得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双赢之举。(立意: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

④如果慈善义举真正的成为社会时尚,于国于民均有好处,是不是应该值得大力提倡?(立意:慈善义举成为社会时尚------众多人主动参与、方式时尚)

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

①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②慈善时尚化(时尚的理解可以是参与人众多、方式与时俱进)是一种进步。

③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做慈善奉献爱。(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

④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达则兼济天下。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

⑤拥有慈善的心,做个慈善的人,生活将实现双赢,生活将更丰盈(丰盈既可理解为精神方面的富足,又可理解为物质方面的充足)

 

高调行善,兼济天下

①姚明带领男篮队友捐献骨髓,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慈善基金会”,当下,越来越多的名人热心公益事业,纷纷表示将通过捐赠回报社会。然而,不少媒体舆论对名人高调行善抨击不已,冠之以“不谦虚”、 “蓄意抬高身价”等等一系列罪名。在我看来,慈善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捐赠的动机和方式,而在于它所带来的社会意义——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使社会乐善好施的源泉不断涌流,如此,慈善便达到了兼济天下的效果,又何须对慈善的方式高调与否求全责备呢?

②高调行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更高境界。 “做好事不留名”的淡泊固然值得称赞,但毕竟局限于“独善其身”,淡泊无闻只为自身道德修养,何如高调行善“兼济天下”境界高远?行善,是同情心的表现,高调行善,则是济世情在行动上的体现!我们有“先富带动后富”之说,显然,这些富翁、明星都是“先富”行列中的佼佼者,高调行善正是“兼济天下”这种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先富者们身上的强烈反映。

③儒学典籍《大学》中有言:“仁者以财发身”,意思是“仁德的人以自身、社会的发展为目的,以生财、用财为手段,达到立功、立言、立德的不朽境界。高调行善的善,不仅在于他们无私的捐赠使有需要的人真正获助,更在于名人们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做慈善的队伍中,唤起了更多人内心的善。如果姚明默默捐献骨髓而不昭告天下,一己之力不过救一人性命;但他高调行善,带动了越来越多人加入捐献骨髓的善行中,救助了更多的患者。如果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只是默默捐出自己的资产,纵使是万贯家财,也只能解一时之急、救一方之难。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二人联合发起了捐赠承诺,让“慈善之风”吹遍五大洲,号召世界各地的富豪回馈社会。古语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高调行善突破了送一条“鱼”的束缚,使得“善行”这种方法人人相传,达到了济天下——形成乐善好施之社会风气这一最佳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④然而,高调行善并不意味着奢靡行善。陈光标裸捐、发动家人以实际行动行善可取,老太要求将其拾金不昧的事迹公诸报端亦无可厚非,但通过美女豪车、奢侈宴饮豪华歌舞等形式进行慈善宣传就实在不足为训了。卢梭有言“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奢靡之风既不能暗合慈善主题,又会造成财物的浪费,更会引来媒体对贫富悬殊的报导,拉远施善者与受赠者的距离,背离了慈善事业的初衷,导致社会对慈善的质疑。名人之所以为名人,是有了公众赋予他们的赞誉和信任。“人名”到“名人”的转变,实质是从个人资源到公共资源的提升。财富源于节俭,如果施善者尤其是名人不能正确使用其品牌价值,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更会给社会制造错误导向,成为不正之风的始作俑者。章子怡“诈捐门”冲击着民众对名人的信任底线,“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让红会捐款数额降到低点,二者使“名人慈善”“品牌慈善”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影响不可谓不深远。鉴于此,节俭而隆重办慈善才是我们提倡的高调慈善。

⑤尽管如此,高调行善仍是名人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唤醒国人同情心和济世情的有效手段。社会要做的,是正确利用名人效应,正确引导节俭高调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调行善兼济天下”这一春风,绿遍“和谐社会”的江南岸,带来“乐善好施”的明媚春光。

【老师点评:本次作文最容易只列现象,泛泛空谈做慈善。而本文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很有深度的有血有肉的时评类文章。全文紧紧围绕“高调慈善”,结合时下各种名人做慈善的事例,揭实质、谈意义、澄认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站在历史的高度点评慈善时尚,引用举例精当,分析入木三分。评分50. 】

 

莫以善大而不为

①为善毫无疑问是人类所追求的优良品德中重要的一面,因为它传递的是人们对他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切。可是,人们似乎都将名人们捐钱义演等大善视为真正的慈善。其实,善行有大小,善心无好坏,莫以善大而不为,小善亦可暖心扉。

②行善观的转变,让人人勇于行善。当今社会,富人行善者不在少数。无论是姚明捐髓、成龙献唱还是盖茨的裸捐行动、陈光标的高调善举,带给我们的都是感动。他们的名人身份和巨大的影响力的确为全民行善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与表率作用。可是,热闹以后,普通人难免会有“他们有钱,那就让他们做慈善,我财力单薄,何来闲钱捐赠”的想法,这是因为有些富人捐赠金额大得令人咋舌,这很容易让人认为慈善是富人间的活动,而非常人所能及之举。可是正如成龙所言“我今后会带领更多朋友做慈善”,名人们的本意并不只是将慈善的担子挑在自己身上,他们更希望以点带面,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众人,让全民都参与到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动中来。因此唯有让人人都明白名人行善的用意,才能将善的种子撒播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③大众化的行善渠道,让人人善于行善。组织慈善周末、慈善拍卖晚会,用生日礼金设立慈善基金会,义演增资……名人们的行善方式五花八门,但并不是每一种我们都能“借鉴致用”。但纵使我们没有成龙的歌喉,没有苏有朋的巨额礼金,难道就意味着慈善之门向我们关闭了吗?不,多样化的行善方式,让普通人可以传递触手可及的温暖。南京市率先推出“待用快餐”服务,人人都可以多付一份快餐费,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就能享用一份免费的快餐,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大众慈善的新尝试。善举虽小,传递正能量;人文大爱,弘扬时代魂。此外,日臻快捷的捐款途径、方兴未艾的民间慈善团体都不失为全民慈善的新渠道。善举是否大、影响是否远并不重要,一个热心行善的社会和民族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④名人效应的利用,让人人乐于行善。明星们做慈善确实可以形成很大的号召力,特别是让粉丝们在激动的同时愿意慷慨解囊。但是,当名人借慈善作出与慈善本意相违背的行为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远远超过正面。章子怡“诈捐门”、“红会郭美美事件”“汶川地震巨额捐款被挥霍,重建现豪华办公楼,正科享66平米办公室”给人们带来的冲击远远胜过姚明们的影响。人们只有看到自己的善心善举确实放对了地方,才会有继续的信心和决心,而一个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可以让人们少一点后顾之忧,多一分份心甘情愿。

⑤真正的慈善不不应只是盖茨们的大善,而应是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个社会大大小小的善行汇集成一条爱的长河。只有当全社会都参与到慈善事业中,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才能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家园。

【老师点评:本文紧扣材料名人做慈善从做慈善的主体对象、方式渠道、效果影响宕开议论,站得高,看得远,议得深。三个分论点,看似并列,实则递进;分论点用词看似重复,表意实则悬殊。评分50. 】

 

善,我所欲也

①越来越多的名人如姚明,苏有朋热衷于慈善,慈善的流行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为密切,施助面受助面也越来越大。而欲得人助须助人。这便需要每人心存善念,行为善举,“善,我所欲也,行善,亦我所欲也”。

②心存善念,“善,我所欲也。”不欲善,不是无德,就是不智。善是人必备之道德,弃善之人,便如培根所说的“只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加优秀。

③此外,行为善举,“行善,亦我所欲也”。为什么呢?不欲行善,实为不智。

④行善,即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利人益己的双赢行为。庄子云: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即是说你施爱于人,人定当有相应的回报。《开元天宝遗事》载:宋璟为人仁爱,爱民如子,其言如阳春煦物,朝廷归美,百姓戴之,于是美其曰:有脚阳春。后来成语“有脚阳春”就专门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由此可见为善让人获得赞誉。另外,人生正如辛弃疾言: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客观环境即使不险恶,那另外的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险恶更会使人畏,而且远甚于一般路途之险恶,可见人生多困;而人生受困时我们难免需要求助于人。此时,曾经的善举会让我们的需要不落空。晋名人顾荣在一烧烤宴会偶动善念,赠一肉串与烤肉者,却换来了此人在多次动乱中相护而存。所以,行善,利人利己,何以不欲哉?晋顾荣偶对一人行善,可以有如此回报,如今姚明,苏有朋们对广大困难群众开展公益事业做慈善,既方便了别人,也为自己赢得了广泛名誉,可以说利人利己,实现了双赢,毋庸置疑。

⑤当然,行善不应成为口号,更不可成为手段,成口号则空乏无力,成手段则变质而陋。墨子云:爱人非为誉也,其类在逆旅。即是说行善不是为了飘渺之虚名,只如旅馆与人方便罢。清人陈弘谋亦说:君子不为名修。真正的君子不会为了名声做事,但看现下,有些善举却成了慕名者的手杖,求利者的幌子。慈善组织侵吞善款,个别人借慈善中饱私囊。如此种种,使得善变得不真实,变成敛钱之器具。《易经卜辞上》云:“人之所助者,信也。”意思是说,为什么别人会帮助他,因为是相信他。如果做慈善仍被利用下去,迟早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届时,社会便可能成为黄庭坚所说的“孔方兄有绝笔书”的冷漠势利社会。

⑥所以,我们应让行善之举在社会中蔚然成风。孟轲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即人人可为善。而如战国慎到又言: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腋也。行善是集腋成裘之事,非众人无以成风气,非众人无以成常态,于是,不仅明星名人之流要做慈善,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参与其中。呜呼,安得行善者千万人,大助天下困者俱欢颜,吾人之世将何其美哉!

⑦俗话说:行善积德,福有攸归。人人行善,将使受助者点燃生活希望,迎来崭新生活;将使帮扶者拓展社会责任、提升价值情操;将使社会洋溢友爱互助之风。所以,为何我们不心存善念,行为善举呢?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