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33):“器官代偿性”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2/8 17:47:2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这一现象最早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当他再去分析另外一只肾时,他发现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他为此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从医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器官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请以材料所反映的这种现象为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⑥不少于800字。

立意

该命题的症结就在“代偿”上。什么是器官的“代偿”呢?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给“代偿”的解释为:“某器官发生病变时,由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来代替它的功能。”

首先我们得知道,这是一个“由此及彼型”的命题,我们必须要由材料中的“器官的代偿性”为联想的出发点,联系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与之有着相同属性,相类属性的人、事、理,然后展开议论。否则,大谈特谈起“代偿”——这跟医学关系更密切的话题,虽然有一定的意义,但却不符合命题对我们的要求。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不管你是谁,都会遇上一些让人心焦让人难过让人痛苦,甚至让人痛不欲生的事,怎么办?被打垮,被击败,被轰毁,被……不!要知道阿费烈德的发现对于人类不管从哪个方面(医学的,人生的)来讲,都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重大的。可不可以这样讲,许多患了重症的病人往往都不是死与疾病本身,因为就在他痛苦不堪的时候,他体内患病的器官正在用它的“代偿性”为他疗治着病痛呢,可是,他却因为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于是倒在了曙光就要到来的一刻;由此及彼,细咀嚼,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瞎子阿炳,再不能用自己的双眸感受这个世界的瑰丽了,但他音乐的天赋却因人生的“代偿性”而大放光芒,一曲幽怨凄婉的《二泉印月》至今仍激动着这个世界。

贝多芬,一代音乐宗师,却在他创作的峰巅失去了作为音乐家决不可失去的听力,但是他没有倒下,是人生的“代偿性”使他的生命变得更加辉煌;当《英雄交响曲》响起的时候,世界上还会有不燃烧起铿锵的角落吗?

奥斯特洛夫斯基,几乎全身没有一个器官与“零件”还完好,可以说他的生命在已经接近了冰点的状况下,也没有垮下去,因为是生命的“代偿性”,燃烧起他熊熊的创作之火,于是我们便读到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便懂得了“钢铁”原来竟是这样“炼成的”。

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邰丽华和她的《千手观音》,史铁生和他的《我与地坛》,海伦·凯勒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还用再举例子吗?

我们还可以把问题深入下去。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但无情而又多情的生活却常常打破我们的梦,怎么办?别忘了阿费烈德的发现:人生也有着奇妙的“代偿性”。

题目

①正是厄运在创造着精彩

②人生也有“代偿性”

③挺住,朋友

④永远不要告饶

⑤秋者,天之别调(出自《幽梦影》,全段为:“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⑥胸藏丘壑  冬天奈我何(化用《幽梦影》中:“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印度别称)有如蓬莱。”)

好开头

当你失去了清晨的第一缕耀眼的阳光,请不要懊恼,如果你留意,你一定会发现天边正有一朵白云在向你微笑;当天空乌云密布时,请绽开笑靥,如果你自信,你一定会迎来云开月朗的一刻;当你的头上满是阴霾,脚下坠满落蕊,也请松开你紧锁的眉,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有失去,也会有报偿。

 

【例文①】

迷雾的后面是艳阳

高三学生  孔令珊

蝴蝶破茧而出,一些痛苦幻化为空中动人的舞姿;彩虹划过天际,电闪雷鸣后带来的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雄鹰搏击长空,抛弃所有的忧愁与烦恼,只为心中那自由而美丽的梦。是挫折,造就了蝶的美丽;是挫折,编织出了虹的七彩,是挫折,激励着雄鹰振翅高飞。

人生中的挫折如同酸甜苦辣咸一样,是生活的调味品,没有它,我们的人生将会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没有滋味,没有色彩。挫折更像是一个没有路标的十字路口,需要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静静地思索,细细地品味。待我们重整旗鼓,准备好再次出发时,再重新踏上我们的旅途。

穿越时空,我看到一个个孤独的身影。是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苏东坡吗?与挫折抗争,挥洒着他“大江东去”的豪情。是那个在唱“凄凄惨惨戚戚”的奇异女子吗?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易安却同我们一起感怀春光,感受着她的落日黄花。是那“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杜甫吗?穷困潦倒一生,却在每一次叹息中流露出了对国家的忧愁,对人民的情思。没有长途跋涉的攀登,哪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如果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创伤与痛苦,怎能感受到今天生活的美好。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只有经受过痛苦的人,才能收获金色的希望。

面对挫折,也许我们缺少的只是一颗执着的心,多一份坚持,多一点信念,迷雾的后面定是一片艳阳天。不要再自欺欺人地把自己的软弱当作是坚强,更不要再为自己的胆怯寻找什么借口。挥洒自己的汗水,把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看它慢慢从沙漠变成绿洲,最后收获那累累的果实。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就不会有失败的人生。

看看那斗霜的菊,傲雪的梅,高山上的雪莲,是什么让他们绽放醉人的风景,是挫折!是蝶,就要承受破茧的痛苦,是虹,就要经历暴风骤雨的考验,是雄鹰,就要经得起无数次跌落的失败。我们,走在人生这条充满未知数的路上,披荆斩棘,愈挫愈勇!

【点评】

“对我的孩子严一点!”总能听到家长恳切到甚至我如果动开了怒气用“老拳”揍了他的孩子一顿他都心甘情愿的嘱托!此时,我只能嘴角一咧,算是笑了。对孩子“严”,没错;但对一个中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本已惴惴不安交给老师的作文,究竟该“严”到什么程度呢?“严”到如果达不到屠格涅夫的《爱之路》的高度就是一篇该“枪毙”的作文,“严”到如果攀登不到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那样的令人痴迷的深度就该被称之为“涂鸦”之作,“严” 到……

其实,孔令珊的作文已经是一篇令许多即便是只会对学生的作文“指手画脚”,俨然他就是当代的曹植、刘勰、陆机一样耸立在了文学巨峰之上的老师也不得不说“好”的作文了!最好也最值得倡导的是她能够把一个看似很高深的材料与话题“明朗化”、“曙光化”。原材料讲的是“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她不“纠缠”,也不节外生枝,一开篇就到位了;材料说了半天,其实说的不就是泰戈尔老人在一首散文诗中对我们的善意训诲吗:“如果,你因为错过夕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更值得倡导的是孔令珊并没有为自己“觅”不到全新的例子而窘不堪言,她用苏轼,用李清照,用杜甫这些已经被许多老师“判了死刑”的旧例,运用“悬想示现”的方法,一通挥洒,语言美了,理也说透了……我很幸运,幸运自己的“无知”,什么“非理性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直觉表现主义”,什么“三R关系”、“猎鹰理论”、“构架——肌质论”,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片空白;但我欣慰……否则,我就将成为中国的第二个“何其芳”,我的学生们也将因为我的“严”而惨遭蹂躏的!

 

【例文②】

唱一曲琮琤的歌

高三学生   孙霄玥

平庸的幸福,远不如伟大的痛苦。事后的千万次叹息,远不如事发时的全力应对。成功不会诞生在安逸的环境中,恰恰是在命运把你逼上一条逼仄的羊肠小路,一步一个血色的脚印走出来的。山的挫折造就了瀑布的壮美,霜的无情孕育了红柿的香甜,夜的黑暗成就了满天的繁星,火的灼烧锻造了锐利的宝剑。

当我折服于阿费烈德的研究成果时,感受到的不仅是生物体的神奇与伟大,更感受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百折不回的勇气,一种生而为赢的信念。这便是“跨栏定律”——受困者的潜能在越大的困难面前被挖掘得越彻底,生命的飞跃也就越辉煌。

朋友,如果你正自怨自艾,如果你正饱受煎熬,如果你正举步维艰,如果你正黯然神伤,哽咽得心头痉挛,请你振作!苦难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势利鬼,世界是一列过时不候的特快列车,他残酷到从不能给自馁者一点同情。想一想器官的代偿功能,请你抚膺自问,我为什么不能放手一搏,用一反常规的热度、硬度和深度,凿开自己的一片天地?

逢山开路,这种勇力能缔造山一样的事业。

博尔赫斯因反对庇隆独裁被贬为家禽管理员,50岁时双目失明更使让他痛苦万分,但他笔耕不辍,将人生的苦难化作绵绵的艺术情思,将数项文学奖尽收囊中,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时时想象“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当局没有批下申请时,《读者》的创始人糊了一千个信封把杂志一一寄出,迅速占领市场,这份机智果敢成就了销售史上的奇迹。《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中也记述了罗西上校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独行万里不辱使命的智谋与勇气,至今被人们称道。

遇水叠桥,这种心态将使你的生命灵动,在人生的低谷唱起琮琤的歌。

梅逊在失明的情况下致力于长篇小说的创作,他自诉的一番话扣人心弦“一个人只要不自限,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限制得了他。”看吧。《蝴蝶与潜水衣》这部作品是那位全身瘫痪的记者,用他唯一能动的器官——眼睛眨动次数表示各个字母,用眼睛一下一下眨出来的。那座巍峨的布鲁克林大桥,是建筑师在丧父并瘫痪的人生风暴后,用唯一一根能动的手指指挥完成的。孤身一人从东北的山野里跑出来的奇女子张雅文,倔强地走上文坛,写出《生命的呐喊》,教你如何向命运说“不”,让你懂得生命的真理——上帝给了你阴暗的际遇,并没有剥夺你追求阳光的权利!

想到竹笋、芦根,藏于青石之下的力量是那么微弱,却又强劲的令人难以置信,它能把身上的千钧之力顶翻,为自己开出一片自由的天空。迎难而上,我们热恋着生活,多少年前,顾拜旦那句掷地有声的话犹然在耳,“对人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

斫木为杖,我们登山;伐木为舟,我们渡河。做个自强者,做个追梦人!即使春天已经死亡,我笔下的春天正在复苏。没有鲜花和嫩草,那就欣赏荒芜;没有莺啼和春光,那就拥抱苍凉。在艰难的路途中大步向前,不要怕闪电在你正前方劈下,那时闪电因畏惧你的锋芒而跪拜!坚定信念,粉碎苦难,扫除脆弱,穿越生命极夜的死海,笑对命运无情的刀锋!

【点评】

格言、警语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不得而知。但不喜欢平庸却活得“黯淡”的我,对格言、警语,谁也拦不住,打小儿就喜欢,老了,老了,“气焰”该平息了吧,不成想,竟越烧越旺了起来。老听到别人不知是褒是贬地说,我的那些还能叫做文章的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旁征博引”。写应该让孩子们早一些自立,张嘴就来“莫把你心爱的儿子放在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写遭遇挫折不可怕,那也许正是辉煌的开始,想也不想,纸上就出现了“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写对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们阳光下一个比一个能“装”,背地里却无所不为的愤怒时,也不管人家塞万提斯当年要抒发的到底是不是我要表述的意思,提笔就写“魔鬼就躲在十字架底下”……

思想深邃,至少得是有思想的人才能“绣口一吐”,满堂生辉;大笔一挥,满纸玉润珠熠吧?孙霄玥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有思想的孩子,不然,读她的文章怎么会让我感到那样的激动不安与羞赧不堪呢?看到雄奇的山,耸峙在眼前,谁的心中会静如止水;见到浩瀚的大海,延展到天边,谁的心里会微澜不生?如果说格言、警语就是山,就是海,那么读孙霄玥,我的心就从来没平静过,除了激动,激动,余下的就是羞赧了。很喜欢一句广告词“中国制造,不如中国创造”,制造,永远是甘为“牛后”之举;创造,则显敢为人先之勇。我为自己的“牛后”之举愧怍,因为我的文章中无论是“张口就来”,还是“提笔就写”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而孙霄玥——我的学生(人是很奇怪的!对于那些本来就有才能日后又有了出息的学生都喜欢这样炫耀的;自视不凡不俗的我也没远离这“德行”)却做得更好,好到了总使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因为她文章中的格言、警语皆为“中国创造”。

孙霄玥的笔是“沉重”的,因为它承载着太多太多思想的结晶;孙霄玥的笔又是滑润的,因为不管多么睿哲多么难于表述的思想结晶,在她的行文中,你是找不到半点雕饰斧凿之痕的。“平庸的幸福,远不如伟大的痛苦”,文章开篇,劈头就是一句统摄全篇撼人心魄的警语,正所谓“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者也。“幸福”,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但若冠之以“平庸”,还有人会沉醉其中吗?“痛苦”,没听说过有谁在故意自寻苦吃,欢迎“荦确”,但也没听到过任何一个成功者的奋斗之路一马平川,能够“冶炼”、“淬炼”出“钢铁”的“痛苦”,难道不该用“伟大”来赞美吗?有着如此丰富内蕴且凝练如金的言语不是警语又是什么呢?“世界是一列过时不候的特快列车,它残酷到从不能给自馁者一点同情”,“崩的”,仿佛我们都听到了瀑布飞溅时的声响了,又是一句夺人二目的警语,“站”在了我们眼前,在敲打着我们的脑壳说:“人,不能蹉跎,尤其是困苦当头时,更应挺起脊梁,去承接一天的风雨;因为,世界这部列车,绝不会等你筋骨如石了,才拉响汽笛的……它‘残酷’着那,你自馁了,你告退了,你放声大哭了,你泪如泉涌了……没用,因为它不会停下来为你擦干泪痕的!”读着这样中肯洗练的警语,谁还敢“溜号”、“怠惰”、“泄气”、“潦倒”……“上帝给了你阴暗的际遇,并没有剥夺你追求阳光的权利”,“没有鲜花和嫩草,那就欣赏荒芜;没有莺啼和春光,那就拥抱苍凉”,“啊,又一句!又一句!”你我的心中一定在这样叹赏道。充满着辩证的睿智,喧响着抗争的呐喊,燃烧着不屈的烈焰,流淌着思想的芳华……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赞美“我的学生”的作文了。

但读孙霄玥,我终于弄明白了,格言、警语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了!“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我的脑中再一次回响起朗加纳斯的这句名言来。(孙长江)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