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闲来无事,出去散步,在他观赏景物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路旁有一堆泥土,土堆中竟然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他很喜欢这种香味,于是用了一个袋子,将这堆土装回家去,放在角落里,一时之间,他的家中竟然满室香气。
这个人非常惊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禁不住问泥土:“为什么你能散发出持久浓郁的香味,难道你是一种珍宝,或是一种稀有的香料?”
泥土说:“都不是,我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而已。”
这个人更加奇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身上为什么会散发出如此浓郁的香味呢?”
泥土说:“哦,是这样的,我曾在玫瑰园,和玫瑰相处过很长的一段时间。”
这则材料引发出了你怎样的联想?请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立文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
①可以谈环境与人的关系,谈好的环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将一个如“泥土”一般的普通人变得流芳百世的。尔恶劣的环境却能够毁掉一个天才一样。
比如家庭环境。孩子每天一放学,回到家里,不是父母在吵架,就是爸爸或者妈妈招来一群人,闹闹哄哄地在“修长城”;要么就是院子里,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在“扎堆”,家长里短地“海侃”到后半夜……如此环境中,莫要说会茁长为参天大树,甚至想要他胸怀大志,怕也难啊!
同样,一个人如果每天都处在追名逐利、追香逐臭,“乱纷纷蜂酿蜜,密匝匝蚁排兵,闹攘攘蝇争血”的环境中,也还会“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会随之变成整人、坏人、坑人、害人的家伙的!
难怪古人讲“居必择邻”,难怪“孟母三迁”,目的不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才有助于人的成长成熟成功成才,最终成人嘛!
②古人说得好:“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意思是“跟像周瑜这样的人交往,就像是啜饮了一杯醇厚的醪糟,不知不觉,你就会被他的人格魅力陶醉了”。人在一生中,是不能没有朋友的,“人没有朋友,就像树没有根”(汉族谚语)一样,“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老话不是也在讲“居必择邻,交必良友(出自《名贤集》)吗?意思也是在说,要居住在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一定要有好的邻居(所以人们才把好的邻居称为“芳邻”的),交朋友一定要交品质优秀,有着就像连泥土都能被它熏染得“竟然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来的玫瑰一样,有着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的朋友的!
③谈熏陶渐染,谈耳濡目染,是远比硬性教条式的教育更能够造就出能给世界以“芳香”以“馥郁”的有价值的人才的,应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立意。
我们总是在像嚷嚷一样在宣讲着“身教胜于言传”,稍有点文化教养的老师也还会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实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④从泥土——普通的泥土“竟然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而它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芬芳”来自何处,我们还可以把文章的立意确定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有一颗爱心,我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帮助了我,走出了人生的寒冬,我就用我的那颗感恩的心,去帮助更多财政处在人生严冬的人”,感谢那些使我们从懵懂顽童变成了知书达礼,将来一定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人,就像泥土并没有忘记使自己”馥郁”“芳香”的玫瑰一样。
格言
关于 “朋友”
(1)朋友的一拳胜过敌人的一吻。(非洲谚语)
(2)当朋友需求你今天帮助时,千万不推到明天。(俄罗斯谚语)
(3)交坏朋友不如没有朋友。(《世界名言集锦》)
(4)酒肉朋友多多有,落难之中半个无。(汉族谚语)
(5)伪装的朋友比凶恶的敌人更坏(普卡利西尔)
(6)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7)当你的朋友向你倾诉胸臆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你心中的“可”。(吉普林)
(8)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高尔基)
(9)怜悯你的人不是朋友,帮助你的人才是朋友。(托·富勒)
(10)宁可孤单也不交坏朋友。(《世界名言集锦》)
(11)在背后的时候,就阴谋捣乱,当面说话的时候又亲切和蔼;人民要回避这样的朋友,正如一罐子毒药表面上却是牛奶。(索尔·贝娄)
(12)当身处逆境,这样接受邀请才来访,而当你身处逆境不邀自来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狄奥佛拉斯塔)
(13)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14)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
(15)劲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王安石)
(16)友谊永远是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纪伯伦)
(17)找一个总是阿谀你的人做朋友,不如找一个给你挑刺的朋友。
(18)餐桌上友谊变得快。
关于“环境”
(1)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
(2)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3)向阳花木易为春
关于“德行”
(1)闻一善若惊,得一士若赏。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3)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题目
①居必择邻,交必良友(出自《名贤集》)
②近朱者赤
③相伴玫瑰心自芳
④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⑤我欲醉眠芳草(苏轼《西江月》)
⑥玫瑰园,泥土都会芬芳
⑦掬水月在手(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⑧弄花香满衣(同上)
好的段落
如果说可以用“芳香”来替代成功的话,那么管仲的一生是芳香的,因为在他的身边有那样一个朋友。他就是“分财利多自与”“却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尝为之谋事而更穷困②”却“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却“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却“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的鲍叔。如果说可以用“馥郁”来替代成就的话,那么马克思的一生是馥郁的,因为在他的身边也有那样一个朋友。他就是富甲天下,却并不以此为炫耀的资本;聪明绝顶,却并不以此来为自己求名,而是用他可以随意支配的钱与自己也可以用来完成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的才华,来无偿地资助经常一文不名,也经常陷入思想的绝境的马克思的恩格斯。如果说可以用“香气袭人”来替代伟大的话,鲁迅先生的一生是香气袭人的,因为在他的身边也有那样一个朋友。他就是在许多有恶意的文人非议诋毁攻击鲁迅先生的杂文根本就不是文学时,挺身拍案而起,将鲁迅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杂文合编在一起,取名为《鲁迅先生杂感集》,并用饱蘸着热血的笔来讴歌先生的伟大与旷世的瞿秋白先生……
一抔普普通通的泥土,竟然能够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是因为玫瑰的浸染,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活在奋斗在拼杀在这个世界上,也是离不开能使自己“芳香”“馥郁”“香气袭人”像玫瑰花一样的朋友的!
[例文①]
请跟我来
高三学生 成茵
如果你想寻觅世上最圣洁的美丽,请跟我来,它在天山绝美的雪莲里;如果你想感受世间最昂扬的劲拔,请跟我来,它在雨林拿云的巨杉里;如果你想领略世间最缥缈的神奇,请跟我来,它在大漠氤氲的海市蜃楼里……
环境,上帝手中的一个魔方!请不要怀疑它的魔力,低估它的神奇,小看它的创造力。它可以让不毛之地上开满馥郁的郁金香,他可以让盐碱地上盛开一片葱翠,它还可以让一块普通的泥土“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同样,它也可以让风和日丽的清晨瞬间黑云如墨,也可以让晚霞绚丽的傍晚顷刻暴雨滂沱,它还可以让一只本可以变成美味的鲍鱼在不经意间立刻臭气熏天。
还记得古时候有个叫戴不胜的人,给他的国君举荐了一个品行高洁名叫薛剧洲的人,并且来到了孟子身边,要对孟子夸耀一下自己的功绩。孟子却给他讲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之后明确地指出“子谓‘薛居洲,善士也’,使之居于王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洲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洲,王谁与为善?一薛居洲独如宋王何?”的名言吧?
那意思是再清楚不过了,一个薛居洲,即使他的品行洁白如天边飘过的白云,就如七仙女身上随风飘举的裙裾一般,也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要想改变宋王首先必须改变的是宋王所处的环境!
还记得孟母用心良苦的举家三迁吗?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能够远离污浊,远离粗野,远远地离开“只为一日三顿饱,不求参天庇众生”的闾巷,能够拥有一个有着琅琅书声和徐徐清风相伴的环境;我不知道孟母是否知道“人生不得行心志,虽寿百年尤夭也”的古训,但我却能知道孟子是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圣人,是从阳光中走出来又将光辉的仁爱遍布人间的圣人!
还记得那句绝称不上是格言的格言吗?“识见最好的教育,绝不是电闪雷鸣,绝不是暴雨倾盆,绝不是梅雨时节绵绵不休的训诲……是春风毫不费力地一声耳语就让丁香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馥郁!”环境,一个好的环境,就是这样,从未见过它歇斯底里般的教训过谁,可是在那环境里进进出出的是优雅;从未见过它大呼小叫地训诲过谁,可是就是那那样的环境里走出了任长霞,走出了谭千秋,走出了中华一代又一代刚强的脊梁!
朋友,想体验一下世间最愉悦的成长吗?请跟我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片玫瑰园,走进那块连一纯扑的泥土都能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的玫瑰园吧。
【点评】
早就想为成茵的《请跟我来》写一篇评语了,但不知为什么几次都是一开笔,就犹豫起来;并非是由于我疏于文字,荒于笔耕,惜时如金……细想想,竟然是因为只要一动笔,鲁迅先生就会站立在我的面前,用手敲打着我的额头,诙谐地说道:“对于异性,我是爱的;但我一向不敢,知道自己有许多弱点,深恐辱没了对手。”原来如此,我也是深恐我的评语,伤害了成茵用心写出来的美丽文字啊!
题目多大气!读着她,总让人不由得就想起无心做诗人,但“偶有所作,却臻绝唱”的鲁迅先生的一首似乎很不经意脱口而出便警醒了一个世界的诗作:“有人说过去好,有人说现在好,有人说将来好……我说,说过去好的,自己回去;说现在好的,留下;说将来好的,跟我前去!”于是,我们便跟着我们的民族魂走入了今天的辉煌;于是,我们就跟着成茵一路走去,饱赏着一路上的姹紫嫣红,收获着一路上的春兰秋菊。
开头多抓人!一句设问,便领出一组排比,我们的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雪莲,绝美的雪莲,还等我们赞叹,一股暗香似乎已盈满我们的襟袖;巨杉,拿云的巨杉,等都没等我们,就让我们的心中沸腾起从未有过的豪气;海市蜃楼,氤氲的海市蜃楼,一生中能有一次机会亲睹她的飘渺,她的奇幻,足矣,但成茵却让我们置身于其中,铺展开有梦的日子。
接下来,是一个过渡段,写得又是多么有章法啊!“不毛之地”、“盐碱地”,这些在我的课堂上总是会冒出来的喻体,都成了成茵文章中最好用的“零部件”,有力地解说着“环境”的重要性;更妙的是正因为它们所起的作用,便引发出了三个由提挈语“还记得”构成的段落,一气贯之,熟悉的事例,却撼动着我们的心旌,我们懂了,好的环境是能够“让不毛之地上开满馥郁的郁金香”,能够“让盐碱地上盛开一片葱翠”的!
结尾,扣合了一下材料,就一下,却使我们齿颊芬芳,回味不已。
说了半天,还没说到成茵面对着材料,还记得我曾经特意买回来的《小故事,大智慧》一书吧,对了,那材料就出自那本书:
一个人,闲来无事,出去散步,在他观赏景物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路旁有一堆泥土,土堆中竟然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他很喜欢这种香味,于是用了一个袋子,将这堆土装回家去,放在角落里,一时之间,他的家中竟然满室香气。这个人非常惊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禁不住问泥土:“为什么你能散发出持久浓郁的香味,难道你是一种珍宝,或是一种稀有的香料?”泥土说:“都不是,我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而已。”这个人更加奇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身上为什么会散发出如此浓郁的香味呢?”泥土说:“哦,是这样的,我曾在玫瑰园,和玫瑰相处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孙长江)
[例文②]
至美的友谊 高三学生 王诗添
寻常的泥土,在与玫瑰的交往中,竟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于是有两句诗句就闪现在我的眼前:“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题记
华灯初上,城市繁华的尽头,有一种看似繁华的凄凉, 夜幕降临,呼朋唤友的背后,有一种看似高尚的腐朽。 你累了,看惯了太多事态炎凉却偏偏执著于真理的你,请回过头去,你看到了么,那如泉水般清冽的真正的友谊,是真实存在的。 一边是令世界惊叹的天才思想家,一边是有着宽容胸怀的伟大学者,一个潜心于学问著作,一个就担起了负担友人一家生活的重担,做起了“该死的生意”,毫无怨言。马克思与恩格斯,就像是一个正圆的两半,拼在一起不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曲线吗?不求你来世今生的回报,不图你昨日今朝的感激,只因为我们是朋友,于是一切的话语都显得臃肿而浅薄。《资本论》的诞生又怎能说不是两人伟大友谊的结晶? 《物种起源》,一部称得上震惊世界的著作,在那个教会统治的年代,一个勇于颠覆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学者,有着一位更为勇敢的朋友,彼此支持,一起面对那些怪诞的宗教狂徒,一起战斗在捍卫科学的阵地前沿。于是知道,这世界上有一种友谊,只因为志同道合,便可以逾越生死。为真理而奋斗,勇敢地并肩作战,达尔文和赫胥黎,一对因进化论结缘的的朋友,就这样向世人展示了他们之间不可亵渎的交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那段瞿秋白口中“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其实是他本人生命中最困难的岁月,然而有了鲁迅先生的真诚无私的帮助和陪伴,即使是苦难,也依旧让人感到甜蜜,这便是友谊的力量。假如没有和鲁迅先生的肝胆相照,这样人生中的一段辛酸又怎么能被理解成惬意?经历风风雨雨的洗礼,坦诚畅怀的交换心迹,真正的朋友,不是这样,又是怎样。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友谊;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真正的朋友赐予你的是一生都值得珍惜的财富,譬如理解,譬如信任,譬如支持。他们不一定会在你最艰苦的时候出现,却一定不会在你最失意的时候离去,他们所带给你的影响就似玫瑰赋予泥土的芬芳,河水灌溉绿洲的清凉,朋友的力量,就是这么不可估量。 你茫然,这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这一串串五颜六色的霓虹锋芒,似乎湮没了人类最纯良的天性。那一句句夸张的寒暄,一声声虚伪的哥姐,一架架用彼此利用作为桥墩的高架桥俨然时兴在现代的世界。 不要茫然,去寻吧,人间至美的友谊,一定还在至美的人间
【点评】
很喜欢唐朝于良史《春山夜月》中的两句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更喜欢一句古语:“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于是就给学生们命了一个作文题,“一个人,闲来无事,出去散步,在他观赏景物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路旁有一堆泥土,土堆中竟然散发出异常芬芳的香味。他很喜欢这种香味,于是用了一个袋子,将这堆土装回家去,放在角落里,一时之间,他的家中竟然满室香气。这个人非常惊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禁不住问泥土:“为什么你能散发出持久浓郁的香味,难道你是一种珍宝,或是一种稀有的香料?”泥土说:“都不是,我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而已。”这个人更加奇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身上为什么会散发出如此浓郁的香味呢?”泥土说:“哦,是这样的,我曾在玫瑰园,和玫瑰相处过很长的一段时间。”针对这样一则对人,尤其是现代人很有启迪意义的材料,立意的角度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一块普通的泥土却因为和玫瑰相处,于是芬芳起来这个,可以谈环境与人的关系,一个好的环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可以将一个如“泥土”一般的普通人变得流芳百世的。而恶劣的环境却能够毁掉一个天才一样。比如家庭环境。孩子每天一放学,回到家里,不是父母在吵架,就是爸爸或者妈妈招来一群人,闹闹哄哄地在“修长城”;要么就是院子里,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在“扎堆”,家长里短地“海侃”到后半夜……如此环境中,莫要说会茁长为参天大树,甚至想要他胸怀大志,怕也难啊!同样,一个人如果每天都处在追名逐利、追香逐臭,“乱纷纷蜂酿蜜,密匝匝蚁排兵,闹攘攘蝇争血”的环境中,也会“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最终也只能变成整人、坏人、坑人、害人的家伙的!
古人讲“居必择邻,交必良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写“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好的环境,更需要与良友交往”。可以这样讲,没有哪一个青史留名的人,身边没有一个或几个品格高洁人格高尚的朋友的。“谪仙人”李白,若没有诗圣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鼓舞,怕也难以写出震古烁今的大诗篇来的;白居易若没有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奖掖,怕也只能醉心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成功之中吧?管仲若没有鲍叔牙的极力举荐,最终怕是也只能平庸地“老死于户牖之下”的吧?……
笔者曾壮着胆子讲过三句话,高考作文命题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注重开放性”、“增强文学性”、“确保安全性”;也许是讲得多了,我的学生们“耳轮就热”、“心胸就阔”,因此,他们都能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文章写得就让我这个其实也挺会写文章的人都感动不已的文字来?
王诗添写得多么好啊!一开篇,出语就不凡,内蕴更深广。纪伯伦讲的吧:“友谊从来就是一种甜蜜的责任!”而今天,到底有多少被“亲昵”地呼之为“朋友”、“哥们”、“老铁”的人们不是冲着“功利”而黏糊到了一起的呢?接下来,诗添只用了一句话,我们的眼前立刻就“路转溪桥忽见”,三个事例,就让我们看到了“责任”的“甜蜜”。真喜欢她思想的透彻、语言的利落;真的,在她的文章中有许多句子,最不愿意“背”东西的我,只看了一遍,就再也忘不掉了。“有一种看似繁华的凄凉”、 “有一种看似高尚的腐朽”、“他们不一定会在你最艰苦的时候出现,却一定不会在你最失意的时候离去”……我又在想,天下的考生们如果都能像诗添这样,写作一定会是天下最愉快的事!(孙长江)
【例文③】
牵起良友的手
高三学生 赵明达
胡杨与沙漠为伴,自然比那水土丰饶处的垂柳多了一份顽强与豪迈;苍鹰与苍穹为友,自然比那低飞的麻雀多了几分雄壮与伟岸;枯松牵起了绝巘的手,才显出与平原翠柏截然不同的生命本色。人,也该学学这自然界的和谐:善择良友,方显英雄本色。
善择良友,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你灵魂的高度。与勇者为友,可以学来坚韧、坚强、坚定,学来“视死忽如归”的大义凛然,学来“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锵曳杖声” 的激昂澎湃。与洒脱者为友,可以收获不媚、不屈、不俗,收获“青涯白鹿”寄情山水的高洁,收获“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达观疏阔。与隐逸者为友,可以体验淡定、淡然、淡漠,体验这远离红尘喧嚣的宁静,在荒芜的精神世界中移栽一棵金灿灿的菊。
善择良友,能在无知无觉中拓展你生命的宽度。漫漫人生旅途,它的长度是定数,丰盈的生命需要的是与其媲美的宽度。良友可带你去寻空谷的幽兰,暗示你生命还可以这般纯粹无纤染;良友会带你去望汹涌的海,提醒你生活不该如死水般不起涟漪;他也不会忘记指给你看那傍晚时分的夕阳,因为那光亮正是最炫美的希望。你需要良友,否则你的脚步不能带你去这些神奇的地方,否则你的眼神不能触及这些绝美的风景,否则你人生的画布上将只有一条苍白的划痕,宣告着你苍白的人生。
善择良友,能在不声不响中增加你思想的厚度。马克思的睿哲与恩格斯的灵光,究竟是谁铸就了谁的辉煌?白居易的才思与元稹的流畅诗行,究竟是谁成就了谁的珍奇?思想火花的碰撞,释放了巨大的能量,可倾覆你脑中的那些愚笨的块垒,用智慧填充你思想的背囊。惟有良友能如幽兰般散发出高雅的馨香,惟有良友能用智慧照亮你未知的远方。
玫瑰园里的泥土也会散发处玫瑰的芳香。平凡如你我的人,只要善择善友,在善友的陪伴下唱着歌游览沿途的风景,春去秋来,物换星移,总会发现不一样的情致,不一般的风情。
牵起良友的手,幸福快乐地向前走。
【评语】中国有句谚语:“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就像树没有根一样。”纪伯伦也说过:“友谊永远是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而眼下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摸摸心口,细数一下,动辄被我们称之为”朋友”、“哥们”,甚至“铁哥们”的人中,究竟有多少是不受利益驱动、互相利用,甚至已经成为了能为我们提供某种“机会”的人呢?“甜蜜的责任”哪去了?至真至纯的友情哪去了?……一句话,被淹没在了一片掀不起任何波浪的无影也无形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也许正是基于此,于是有了我们二模“泥土与玫瑰”的命题;于是有了赵明达的这篇写于二模考场中的优秀作文。
她,写得多么好啊!
开头,三个类体(因为据说有“人”不喜欢“类体这两个字眼”,所以从不“屈服”的我还是委屈了一下自己,就改成“衬体”吧!谁让人家多少还操纵着些权“力”呢),紧跟着和盘托出本体——也就是文章的立意来。文字干净利落,鲜活奇崛,读起来,有谁的心里会有不“熨帖”之感呢,除非心术已经发生了“霉变”,准确点说,是发生了“癌变”的家伙们。
我的学生们历来是“乖”的!我讲考场文章在总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好把握,很“安全”;在分写时,运用“并列式”(欲知“并列式结构”的端底,请见笔者专门为你们——我的学生们写的文章“并列式结构的妙处”一文)的结构,好操作,更好看……果真,她——赵明达就用了。三小段,每段的开头都用一句“提挈语”来开头,然后她就用最美丽的语言将自己对“交友之道”的最美丽的认识与思想,如云霞,如锦绣一般,尽情尽致地一层一层铺展开来,使地我们的心始终“不着消停”的激动着,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21):“个性与价值”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2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