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这本“黄书”,在美国还拿了奖哩。这可不是美帝的分化图谋。人家不说他格调低而说它的价值高,这是着了哪门子邪?
还是格调。生命认知之格调。
可为什么我们眼里格调低下的东西,到了西洋鬼子那儿就不低了呢?
还是拿《黄金时代》来说吧。用东方传统价值观来说,这本书确实有点黄。“性”是我国传统文化之大忌,《黄金时代》犯忌颇深,因而不被认同。然而,“性”是否可归类为“人性”中的一支呢?“性”不被认同,“性”所反映的“人性”呢?
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实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人性是不被认同的。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极权社会,它的文化体系早被专制二字强奸了。这种奴性极强的文化中,人性不但被压抑,这种压抑的行为还被冠以“存天理,灭人欲”的大高帽。试问,这类文化培育出来的奴才,是“人”吗?
其实,孔子是个老愤青,他是很有个性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忌惮儒生的个性。可为什么到了汉武帝,儒学就成了专制主义的帮凶呢?这其实要谢谢秦始皇。他把儒家不和谐的思想都给做了,剩下的被董仲舒加以改造,孔子被改成了孙子,大得传承。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种东方文化中,过分强调个性,突出个性魅力而不去歌颂统治者宣扬的专制色彩真善美的,就是格调低下。你看那会儿《红楼梦》才写完时就知道了。
而正是被近代学究斥之为不懂人伦,无视纲常的西方人文价值体系,恰恰与我们相反。他们把人放在第一位,歌颂人性的真善美。这和历史原因是分不开的。我没有研究过西方的书评,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格调低下一说。但我敢打包票,人性的组成之一“性”,只要不被写成真正的黄色小说,是能够被现代西方社会正确认识的。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价值的高低不在其格调,而在其内涵。这想必不是什么歪理吧?
格调二字可以衍穿生命的始终。而对格调高低的认知足以影响生命的质量和价值。正确理解格调十分关键。而人性的价值在格调中的地位应当是超过意识形态的。我认为,只有正确理解人性,生命的格调才会有生机,生命方才可以理解为人之生命。不是吗?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57):“生活的常态”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59):“亚历山大的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