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同题作文 > 正文         ★★★
 
人民网:2013高考作文同题征文前三甲及其专家评点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7/30 8:53:2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平衡之道
吴海燕

      孔子曾说过“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话,《中庸》标举:“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我认为其实质就是追求中庸之道。

      中庸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之相类似,平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也要一分为二来看。

        如果平衡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身心的和谐,为人处事的刚柔相济、张弛有度,等等,这无疑是好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诉说的是自然的穷通之理。我也相信,生活中的得失遵循能量守恒的法则,一扇门关闭了,另一扇窗会为你打开,所以,人应该有乐观的心态,去拥抱生活的苦乐,构筑自己内心的平和。

        但如果平衡指的是平均主义、随波逐流、对抗与制衡、无原则地寻求心理补偿、等等,则未必可取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固然是明哲之言,但实践起来又何其难哉!古今之事,就一时一地而言,通常“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所以,该有立场的时候就应该有立场,改拿态度的时候就必须拿态度。

       大自然是一座象征的森林,能给我们无穷的启示。如果说平衡代表着总体的天道原则,代表着和谐的终极结果,那么,追求平衡是值得鼓励与提倡的。但是,在微观具体的层面,从来不乏极端或偏颇的存在。有时候,事物正以其极端、极致的形态彰显着价值,人也是如此。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松柏,以及后来的梅兰竹菊之所以能成为草木中的君子,是因为其自身的特异禀赋,也是人们把自己的理想和心志投射在其中的结果,可见不畏严寒、特立独行、坚持操守一直是我们民族所看重的品质。

        人世间,屈原为了追求他的美政理想,“虽九死其尤未悔”;孟郊因为苦吟,“心与身为愁”;谭嗣同为了变法维新,舍生取义;陈天华为了唤醒同胞,蹈海自杀……这些执着也是足以令人为之动容的!

        平衡不是唯一的真理,获得平衡的途径也从来不是单一的。不是有诗句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吗?世间万物,包括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对峙的两极相生相克,以此为平衡,又或者平衡正是在两级之间跳跃而达成的。
      【点评】

        此文写得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稳健大气,从容不迫。首先从经典中,引出平衡的生活的基本内涵,然后深入加以剖析;于此基础上,再一一破庸人之见——“但如果平衡指的是平均主义、随波逐流、对抗与制衡、无原则地寻求心理补偿、等等,则未必可取的。”“有时候,事物正以其极端、极致的形态彰显着价值,人也是如此。”读这些话,我们感到既醍醐灌顶,又不觉心头一凛,扪心而问。文章于最后大纛高矗,亮出了核心观点:“世间万物,包括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对峙的两极相生相克,以此为平衡,又或者平衡正是在两级之间跳跃而达成的。”这些的总结,让人不觉敬佩和赞叹。

        【评分】60分

我的方圆观


        何谓方圆?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看法。

       用数学的语言来解释:方是等边矩形,圆是与圆心等距离的点的集合。而在我的眼里,方圆并非两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两个外延无限宽广的哲学概念。

       首先。方圆,是性别。男人是方,女人是圆。

       男人看世界充满曲折;女人看世界充满圆满。男人崇尚的是轮廓清晰的正直,女人追求的是圆圆润润的温柔。男人要掠夺的是方方的城池,在事业上扬名立万。女人要掠夺的是圆圆的铜板,在生活中享受安逸。方形与方形之间可以无缝交汇,因此男人可以拥有N个两肋插刀的哥们。圆形与圆形之间只可能有一两个交点,因此女人只能拥有一两个闺蜜。方形的周长,是一道简单的数学算式,圆形的周长,是一个复杂的数学理论,即使电脑也无法精确计算出标准答案。如果说π=3.14(三点腰四),那么我的理解是:三点寓意女性的美丽,腰是女性丰姿绰约的核心,四也许是轿车的车轮个数,也许是寝室的谐音,但无论房子以后车子,那都是很多女性的追求。圆周率冥冥中似乎在以隐喻的方式诠释一道算式:女人=圆。

        其次,方圆是社会。方是法律,圆是生活。

        法律其实就是一个方方框架,她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生活其实就是一个装在正方形里面的内接圆,内接圆再大,也不可能突破正方形的边框限制。这说明:生活允许自由,但自由的幅度是在法律框架内的个性选择。按照数学的理论,内接圆与正方形最多只能有四个交点。我认为:上方的交点寓意扩展,社会容许我们自下而上推动法律框架的扩展,但在法制框架实现扩展前,我们只能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生活;下方的交点寓意挖掘,社会容许我们挖掘法律的空隙,但挖掘行为不能洞穿法律底线。左边的交点寓意抗争,社会容许我们对法律进行抗争,但抗争必须以法律框架的边线为壁垒,不得突破。右边的交点表示维护,法律规限内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以框架的右缘交点为目标,不能逾越。很多人也许都会做过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給你一条绳子,用绳子围成一个矩形,什么时候矩形的面积最大?答案很简单,当你用绳子围一个正方形的时候,面积最大。其实,如果将正方形的边长对等寓意为法律的公平,只有公平的法律才会创造最宽广的社会空间。

        第三、方圆是一种服务。方是服务范畴,圆是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服务的范围往往是棱角清晰的“方”。但服务的意识却是没有尖角的“圆”。以近日轰动全国的厦门公交纵火案为例,就目前所披露的信息,纵火者陈水总行凶的诱因是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缺失造成的。也许,有关部门不受理陈水总社保申报,符合政府服务范畴的“方”。但是,对于陈水总这样一个特殊的服务对象,缺乏服务意识上的“圆”则变成诱发悲剧的导火线。中央倡导服务型政府,其核心是“圆圆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方方的”服务范畴。所谓上善若水,服务型政府的服务就应该象水一样富有容器适从性,遇见方形的对象,提供方形的服务,遇见圆形的对象,提供圆形的服务,遇见不规则的服务需求,就应该以超常规的服务意识,提供N边形服务。这一点,对于所有从事服务工作的从业者而言,都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理解方圆,其实就是理解世界的一个过程。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诠释,方与圆是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笔者才疏,阅世有限,粗浅观点,难免谬误,祈蒙指正。

       【点评】

       客观的说,湖北卷的命题并不好写。不好写的一个重要内因是题目对“方”与“圆”必要的核心概念的阐释与启发,显得不足。在这样的一个命题中,作者仅仅抓住“方”与“圆”的基本特征,纵笔而出,层层翻新:首先。方圆,是性别。男人是方,女人是圆。其次,方圆是社会。方是法律,圆是生活。第三、方圆是一种服务。方是服务范畴,圆是服务意识。细味文字,会感叹作者的这些赋予既独到新鲜又切合准确。不仅如此,还每每有妙语蹦跳而出,“所谓上善若水,服务型政府的服务就应该象水一样富有容器适从性,遇见方形的对象,提供方形的服务,遇见圆形的对象,提供圆形的服务,遇见不规则的服务需求,就应该以超常规的服务意识,提供N边形服务。”读之,回味良久。

       【评分】60分

科技与生活
龚志民


        科技与生活,在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刷新。已经改变的,定然还会不断改变。回眸远去的美好,我们是否从心底呼唤回归?

         假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穿越到今天,面对功能强大的小小手机肯定会瞠目结舌。一如当年的世界震撼于他的小小电灯泡。曾经改变人类文明进程和生活方式的巨人,今天亦将被手机改变。

        科学发明是一把双刃剑,“曼哈顿计划”成功了,核武器诞生了,广岛长崎抹平了,爱因斯坦却忧心忡忡: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是用木棒和石头打。手机让人遍知天下事,即时互动,视听无敌。同时,那些垂帘听雨、泪眼问花、剪烛挑灯的美好情怀正在远去,自然环境和心灵家园都已改变。

         爱迪生用灯光荡涤了黑暗,都市成了不夜城,但泛滥的霓虹灯进而演化成“光污染”,人们从渴望进城到开始逃离。手机和计算机消除了空间的距离,消灭了鸿雁传书的企盼,天长日久,囿青春于斗室蜗居,产生了大量宅男宅女,诞生了许多热衷于漫游于无边网络的寂寞孤魂。

     未来——还有天然绿树制造的木棒吗?未来——还能收到满纸思念的墨迹吗?这是一个问题。

         所有的古典都是曾经的繁华现实,所有的流行与惊艳也正在沉淀为明天的古典。不变的,是人对尊严与幸福的不懈追求。手持手机的我们,更需要真实的心灵触摸,更需要发烫的脸颊相拥,而不仅仅是虚拟世界的聊天种菜。

      生活在高科技朝代,手持华丽手机,当然是幸运的。但在高像素、高品质、一款比一款精美、一代比一代功能强大的手机面前,要内守本真,外听天籁,不为物欲所迷,留住以人为本的情怀,是很不容易的。

         爱迪生的发明是伟大的,乔布斯的创意是伟大的,但更伟大的是现实生活和心灵的塑造。用方寸手机闻天下事,观天下景,固然十分新鲜惬意,但我们的现实生活,须得自己去寻找、去观赏、去体验。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心灵,回归现实生活,才会更加真实亲切,更加温暖恒久。吃不腻的是粗茶淡饭,最真的是自然的笑脸,最美的是妈妈的唠叨。高科技为人所用,才是符合人性的最佳选择;被物欲控制灵魂,让人性膜拜于科技产品,是物奴,是异化。

          我们在从手机那里得到许多美好的同时,要学会放下某些东西。否则,终将被手机异化。有为获得iphone而卖肾的疯狂青春,就绝没有对父母亲情的牵挂;有听蝉观荷的盎然意兴,才会有一叶知秋的颖悟和智慧。

        我们的世界,需要两种力量并存:科技文明与精神家园。一切发明创造,始于人、归于人,服务人、幸福人。假如让你放下手机游名山,闲沐山风,坐观溪水,静听花开的声音和自己的呼吸,乐之醉之,舞之蹈之,你愿意吗?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手机可以闻天下,可以悦身心,可以推进社会的民主自由。但手机不能生产春天,真正的春天在脚下的大地。手机里的春天是虚拟的,无论声音多么逼真、图像怎样PS。

        爱迪生解决了视觉的光明,但还有心灵的蒙昧;乔布斯设计出非常人性化的手机,但还有人性本身的干旱需要自己一生不断灌溉;书写系统解决了沟通的标准化,但你的手迹更能体现你的心声。你的亲人,更希望拉着你的手,感受你真实的肌肤暖凉;更希望面聆笑骂,倾听你的喜乐感伤。你我如是,爱迪生、乔布斯亦如是。

         还是把手机当作一个供自己驱遣的工具吧,视听有度,使用有矩,互动有德。把目光和投向生活,投向自然吧,在那里去实现自己最真最美的梦。

        【评析】

         可以说是带着欣喜与雀跃读完全篇的。作者用流丽而欢畅的笔墨为我们构建了科技与人文共同发展相互和谐相互促进的美好画卷,对现代人的“科技迷失”进行了善意的提醒与诚挚的规劝。语言精美,文笔流畅,见识不俗,一唱而三叹,一波而九转。文内的许多警句都值得我们留恋驻足,深深品味。“未来——还有天然绿树制造的木棒吗?未来——还能收到满纸思念的墨迹吗?这是一个问题。”“被物欲控制灵魂,让人性膜拜于科技产品,是物奴,是异化。”“爱迪生解决了视觉的光明,但还有心灵的蒙昧;乔布斯设计出非常人性化的手机,但还有人性本身的干旱需要自己一生不断灌溉。”

         在科技的现代与便捷中,愿人类美好而长远的发展。

       【评分】60分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