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高考湖北同题作文:殊途同归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9/7/9 10:10:52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尼彩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为何笑,是讥笑,是讪笑,是冷笑,还是自嘲的笑?不得而知,但就一个笑字,便看出了人与上帝的分岔。上帝爱鱼,他不食或不愁人间烟火,便享受归整鱼的秩序,人也爱鱼,却要顾及吃喝拉撒,只能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肚皮。
好比文化,中国的文化包括两部分,即中国人的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恰似道德,中国道德也分为两部分,即应然道德和实然道德。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和应然道德,只是“中国文化”的边缘部分,它其实不是实际存在的文化现实。
大全部中国人都生活在正与儒家道德训戒相对立的实际道德生活里,这种实际存在的道德状态和平民文化才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文化的真相,这也是可怜的仁义道德的待遇。
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当权者可以大力倡导反腐倡廉,但是他的孩子就可以拿着别国的护照,躺在别国的沙滩上晒太阳。巨贪们做起反腐报告来,可以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但他背后贪污起来,却令人瞠目结舌。而这一切就是因为,巨贪所倡导的道德,只是一种应然道德,大家应该如此行事,至于巨贪自己,实际上是否照此行事,那还得看另一套道德标准——实然道德标准才是他们实际上的道德准则。这或许就是号召学雷锋的人,喜欢在别人奉献后,自己索取的原因。
很多国学家在中国都遇到了这种矛盾:为什么这个礼仪之邦,竟有如此之多的百姓如此麻木不仁和道德沦丧?其实这是他们片面迷信儒学教条的必然结果。
当然,儒家思想体系堪称博大精深,不能否认,数千年来它对国家的团结稳定、民族的和谐相处、为人的道德修养都起着正面作用。
但是,依照“人定强制秩序”的儒学对待社会的态度,在一言独大的环境中只讲求以德治国,那只会加重灾难。让鱼儿逍遥的穿过湖泊和小溪,人们便只能葬身或困顿在当下。
宋朝是个倡导鱼自由在小溪和湖泊的典范,最终也逃不过被人征服的命运。宋朝的首任丞相赵普曾对赵匡胤说:“半部《论语》既可治天下”,而近代有个伟人曾进一步指出——其实治天下何需半部《论语》,《论语》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治天下。
这句话就是:“民可以使使之,不可以使知之。”
它的意思是说:老百姓啊,使用他们就行了,不可以让他们知道真相。知道真相他们就要造反。
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尽量使用愚民政策,“民可愚之,不可使知之”成了所有统治者的共识。为了让老百姓不思考,可以想出种种办法。
比如:下班后让老百姓挖山洞,以劳其体肤;闲暇时让他们以互相批斗为娱乐,以劳其精神;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让老百姓有新鲜感;闭关锁国或者禁止新闻报道,让老百姓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等等,等等。总之,是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地方去比较,这就是儒家思想治国的根蒂。
“我最近常常胡乱揣测生命的意义,人诞生前,这是世界是什么样的?是谁创造这大地用于承载世人?
在短暂的生命中,人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也会转眼成空,只有日月长存。我们从小孩儿长大,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年日飞驰而过。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
既然生命是那样的短暂,岁月又是那样飞快而过,就应该反思,我们拥有的时间为什么而消耗,生命岁月为什么而流失。重新审视自己流失的生命岁月,为何而用?
我们人从幼年开始,一直到老年,在一生中经历了各种恐惧不安,各种苦难。我们的脸上,两个眉毛构成一个草字头,两只眼睛是一横,鼻子一竖,下面一个口字,构成了一个“苦”字,为什么我们的脸呈现这样的一个“苦”字?我们究竟犯了什么大罪,让我们来世间承受这苦难?
人是很渺小的,在疾病面前,在自然灾难面前,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人是那样的不堪一击,那样的无奈,人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还要承受许多坎坷和不幸。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必须找到人生的意义,必须把我们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永恒中。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活得充实,丰盈。让自己的生命放出光彩,实现生命的价值。
人站在荒野中,四野茫茫,前方何处,家在何处,人不得而知。
人站在闹市中,周围人来人往,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去,明日我们在何方?明年我们在何处?人不得而知。
人站在黑夜中,周围一片黑暗,往哪里走才是正确的道路,该走向何方才是旅程的尽头,人不得而知。
一盆水放在院子中,没有人管没有人顾,青苔自己就生长,绿萍自己就出来,谁让青苔生长,谁让绿萍诞生,人岂能知。
花儿生长在大地上,树木生长在山岗上,花儿为什么开,树在为谁长,人岂能知。
鱼的自由与危险人在思考,上帝在发笑,上帝在规划人的思考,人在为不为上帝所发现他在思考而时刻思考。上帝在探究千秋万代,人们在寻觅一将功成。
大千世界,殊途同归而已!
上一篇文章: 2009高考江西同题作文:兽首拍卖,应唤醒国人什么?
下一篇文章: 高考同题作文:这也是一种坚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