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高考上海同题作文:板桥大叔的启示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9/6/21 5:47:43 信息来源:人民网 点击:)我要投稿
|
|
早些年,诸如韩寒郭敬明等文艺青年们以45度仰角仰望天空感慨自己的悲伤逆流成河之时,众多粉丝们抹着眼泪捧着青春纯爱小说不能自己。可是很快,青春纯爱小说变成青春糜烂小说,众多跟风的写手们打着青春的旗号曝光着自己,赚取点击率。
早在清朝,同样“叛逆”的怪大叔郑板桥看来实在高明厉害的多,自创“板桥体”,号称“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在我看来,郑板桥大叔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虽然是叛逆不羁,执意坚持自我的个性,但是他的“另类”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的。他早年也临摹了很多大家的书法,是后来才悟出自己的风格的。这与我们现在那些玩另类搏出位赚点击率的小朋友们在本质上有区别。而韩寒郭敬明则是生不逢时,被人反复模仿过后,再好再独特的东西也难免“泯然众人矣”。
先向大家看齐,有此基础之后再开创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随大流,这才是做到“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方法。回首古今中外的各个领域的名人大家,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规律的可靠性。
我们知道,三苏都是古代的大文豪。最为有成就者当属苏轼,他不仅开辟了豪放词派的新天地,在做文章、书法等各个领域也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堪称全才。可是苏轼的童年是很辛苦的,他的老爸——苏老泉大叔因为自身大器晚成,所以对小苏们的早期教育抓的非常紧,诗词文赋那是一定要背的,而且还要大背特背。结果,有了很好的文字基础,小苏们写起文章来自然是“下笔如有神”,再加上自身的天资,自然会成为一代大家。
试想一下,若是空有先人文章在腹而没有突破,多少文豪会沦为当时一抓一把的穷酸秀才?若是空有个性而没有基础,那么这样的人也不过在当时换的“古怪”之名而渐渐被历史遗忘。
当然,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梵高的绘画之路也是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才形成自身独特的后印象派风格;60年代英伦的Mary Quant,用迷你裙征服了当时的时尚界;叱诧华语乐坛的周杰伦周董也从一个热爱音乐的穷小子一路走来,一直坚持着他的“中国风”……
所以,那些雄心勃勃的同志们,我有一句忠告——请回去拾起丢弃已久“老古董”、名著等,反复思考,努力挖掘;再联系现实,最终得出属于你自己的结论。
上一篇文章: 2009高考全国卷I同题作文:我对全才与优势的看法
下一篇文章: 2009高考山东同题作文:见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