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高三期末考试或模考之后,都是我最忙的时候。因为如果孩子没考好,很多家长就开始心急如焚。而孩子本身也随之不知所措,心神意乱。这个时候,家长可能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不够努力,还不够勤奋,或者认为学校老师不太好,急需要“额外加餐”。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孩子上辅导班,请家教或者采用其他各种方法,孩子也更加玩命的学,玩命的补,最后结果发现,收效甚微,成绩还是老样子。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类型的学生。
首先,这种学生学习态度绝对没问题,他们比较积极主动,勤奋好学,而且很懂事、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其次,从学习方法上来看,这种学生愿意尝试各种方法,愿意去吸取老师或同学的经验,所以,学习方法上也不是问题。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据我多年的研究发现,这种学生很可能出在某些能力本身的缺陷上。如以前我就规划过这么一个孩子,学习勤奋努力,每天晚上学到凌晨,动力和坚持性也很强,不完成当天任务不罢休,补习班换了几个、家教辅导也一直没断过,但成绩就是上不去。其学习科目上,数学、物理和化学都比较差,且做题速度很慢,往往做不完。但他告诉我很喜欢理科,尤其是物理。他的父母也很纳闷,为什么如此高强度的学习,成绩却总上不去呢?而且既然对理科很感兴趣,而理科成绩也非常一般,这岂不有些矛盾吗?当我对他的潜能、职业兴趣及人格测试后,我明白了原因。这个孩子的确是对理工科类的职业很感兴趣,适合从事理工科职业,且勤奋、自律和坚持等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也比较突出,但关键出在能力上。我对他潜能进行分析,发现与理科相关的潜能,如数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排在前几位,且均超过大多数人的水平,但其语言能力很低,且远远低于正常人的水平。我试着把一些题目读给他听,让他分析解答,发现他的思维敏捷性非常好,能较快的分析出题目的关键点,这说明了与理科相关的思维能力没有问题,且知识结构上也是没问题的。但换成让他自己看题目时,他就不会分析了。原来他理科成绩之所以不好的原因不是在于知识没掌握、也不是在于勤不勤奋上,更不在于方法上,而是在语言理解能力上。由于他语言能力很差,在读题时,一道题目要读好几遍才勉强读懂,做题速度当然慢,另外,读了几遍也不一定全面理解题目意思,分析也就容易出错,理科成绩当然也就好不了。
对这种情况的孩子而言,盲目的补课或加班是没有效果的,因为没有找到其学习成绩不好的关键点,再努力补、再发奋的学,也是于事无补。俗语说的“打蛇要打七寸”,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抓问题要抓到关键点,抓到根,而不是看表面。我帮他解读完报告后,集中精力对他的语言能力进行强化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其语言理解能力有了一些提高,其数、理、化相关的学科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高考结果出来,较顺利的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所以,面对高三孩子成绩下滑,切忌“病急乱投医”。而要冷静的分析“病急”的原因,然后找出“病急”的根源在哪里?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上一篇文章: 家有高考生 家长们该忙些啥?
下一篇文章: 如何面对孩子的挑衅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