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个道理我明白。所以,对于青春期的女儿,我尽量不去发号施令、粗暴干涉。可是,我的“宽容”并没有换来“安定团结”的局面,女儿的叛逆反抗精神依然如燎原之火熊熊燃烧。
她仿佛天生就是来和我作对的——平静的日常生活,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会成为我们母女争执的导火索。
逛街本来是很快乐的事情,但每次陪女儿买衣服,都会惹一肚子的火。常常是我看上的衣服,她不满意;她看中意的衣服,我不满意。当我兴冲冲地拎起一件衣服给女儿看时,她不屑一顾地说:“多老土啊!瞧瞧你的品位。”
我的品位怎么了?难道像她——整天听着“驴唇不对马嘴”的日韩歌曲,看虚幻得像肥皂泡似的偶像剧,且奉若神明。以为这就是时尚,这就是人生。
以前女儿总是乖巧地花几元钱剪清爽的学生头。现在,和同学交流哪种发型好看;挑发型师;换发廊……随便剪个头,都是几十元,嘴里还嚷着“波波头”、“沙宣发”等字眼。不是那些发型不好看,而是我觉得不太适合学生。可是,头发剪掉了,一时半会儿无法恢复。任凭我暴跳如雷,也无济于事。
在唇枪舌剑的争论中,我们母女俩均不甘示弱。就算侥幸我占了上风,在我而言也是两败俱伤。望着女儿冷漠而倔强的眼神,我心痛;看着她看到我哑口无言时得意洋洋的表情,我更难过。
在一次次的“较量”中,我清楚地知道女儿长大了,不再是牵着我的衣角怯生生打量这个世界的小姑娘。她渴望自由,想摆脱我的束缚;她要求独立,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她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她用叛逆的行为,证明自己的成长。而我的气急败坏,恰恰是无力掌控局面的表现,我的大吵大闹暴露出我其实并没有应对的底气。
冷静思考后,我决定对待女儿的种种叛逆之举,改变态度——不理睬、不争辩、不计较,静观其变。
一次,女儿的同学过生日,邀请她们去KTV唱歌,我说不许去。女儿滔滔不绝,说出一大篇道理,还说同学的妈妈特意去歌厅订的包厢,人家是多么民主开明云云,而我就是食古不化的死脑筋。我微笑地看着她大吵大闹,丢下一句话:“别人的事,我管不到。你呢,不能去。”说完,扬长而去。
面对女儿层出不穷的成长问题,我学会了淡定。犹如静默的雪山,谁也揣测不到它平静下隐藏着怎样的力量。不和女儿发生正面冲突,并不意味着我的妥协。我会找合适的时机找她沟通,平静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争取她的理解,让她明白虽然她不需要我的喝斥与监督,可我依然有爱她、保护她的责任。我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她,但我有权利帮助她明辨是非、避免伤害。我不介意她看我的态度,但我希望她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我学会了安静。面对女儿的无理举动更加克制,面对她成长烦恼的心态更加从容。我不再剑拔弩张,草木皆兵;不再抱怨唠叨,反而赢得了女儿的尊敬。
我越来越借助这种安静的力量,放宽心胸,不再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营造安静和谐的家庭氛围。我终于让女儿明白,她的路是她自己走,而我也会默默地陪在她的左右。(魏海玲)
上一篇文章: 经常挨父母打的孩子智商往往不佳
下一篇文章: 六招让孩子吐露心里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