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师频道 > 作文教学 > 正文         ★★★
 
高三写作教学的十个意识
(作者:马新民 更新时间:2012/3/15 9:10:5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高三写作教学的十个意识

马新民

一、高三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语文教师的任务是什么?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

那么,具体到写作,我们要想帮助我们的学生拿到一张满意的大学门票,必须对高考写作有清醒的认识。高考,是特殊状态下的写作。作文备考,不仅要遵循一般写作训练的规律,更要遵循高考作文的特殊规律。高考作文的特殊规律可以概括为八各字“高速运作,规则制约”。

所谓“高速运作”,就作者而言,一般只有不超过50分钟的时间。就读者(阅卷人)而言,也最多只能有两分钟。

所谓“规则意识”就是要明白高考作文不是自由创作,是由众多学子共同参与的一个游戏,谁都想在这场残酷的淘汰性游戏中胜出,因此就有了大家都必须遵守既定游戏规则的前提,不然怎样约束参与者的行为,如何来规范裁判的判定。在规则面前没有谁可以特殊,如果说这样的规则确实存在这样那样不太合理的地方,那该由相应的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或完善或修正,但在没有作出修改之前,我们只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严格地遵守规则。

具体地讲,高考作文有规则,也有潜规则。规则是明确标示出来的,如话题设定的写作区间是最大的规则,其次,“要求语中的有关文体字数等的限制也是必须遵守规则。

所谓潜规则是有高考是由高考阅卷的特殊性决定的,比如必须点题、必须写够字数而不能过多或不足、卷面必须清晰、段落不能碎杂、文体特征不能模糊、说话不能犯忌、不能大段照搬引言材料等等。在高考写作中,不遵守这些规则就可能会被重罚,因此,我们平时就一定要多写有限制的文章,学会“戴着镣铐跳舞”,绝不能偏离了命题确定的范围和要求而片面追求作文的多元、丰富和个性。每年都有写作水平很高的同学因为无视规则而惨遭滑铁卢的例子,要引以为戒。

在这样的一种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认为,高三的写作教学要有这样一些基本意识。

1.目标达成意识

有人曾要我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我的作文教学观,我的回答是教会学生“有效率地思考,有效率地表达”,我个人以为,这是一种基于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观,中学教育是公民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本来就不应该是教人成为诗人和文学家的苗子,而是教会公民的思考与表达。我总觉得现有的教学模型(这当然体现在课本中收录的范文)文学的东西太多了,高端的东西太多了,教人平实地、有效地表达的东西太少了。而我们的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用文学写作的目标去引导教育学生,希望学生的写作有创意有深度,希望学生的表达更生动更有个性,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资源中古今中外可称经典的优秀作品太多了,标准降不下来。然而,这些人类创造的精华,其实并非我们日常交际的形式,不是我们思考的形式,也不是我们表达的形式。人们认为取法乎上,最后寄希望得其中,其实是两码事,两个层次的事。叶圣陶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文章,而且非要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业后,都要进入社会,都要到机关、企业、学校从事具体的工作,都要利用书面文字与各阶层打交道。能真正成为高素养的文学家、理论家、评论家的只能是极少数,可见,培养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是使他们受益终生的长久之计。有效率地思考、有效率地表达就是一个人用最少的时间最准确地表达自己看法的效率。它的标准简单明确,比文学写作的目标明确得多、简单得多,实用得多,而且更具达成度,我们很多教师在文学写作的指导上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下了那么大的气力,可最终恰如煤的形成,得到的只是一小块,为什么不能降低要求,明确目标,以提高学生有效率的思考,有效率的表达的实用写作的能力为目标,从而帮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生活的需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呢?

而且,按照文学写作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所有学生的写作一定要有个性有创新,一定要写出文学的感人力量,这样的目标又有多大的达成度呢?

所以,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绝对不能一厢情愿地追求高远,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这是一颗我们的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吗?

我想,考场作文的总目标应该是:重审题,写扣题文;重点题,写鲜明文;重文体,写合体文;重结构,写清晰文;重素材,写充实文;重语言,写精彩文;重文面,写整洁文。这是确定作文备考目标的大前提。

2.审题点题意识。

切题永远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求,也是作文得高分的前提保证,因此审题自然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忽视。随着高考作文改革的深入,有人提出作文要“淡化审题”。客观地讲,近年高考的审题难度降低了,但并非意味着考场作文审题不再那么重要。尤其是2004年高考作文题严格限制了写作内容的范围,审题难度加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就高考作文阅卷的实际来看,基础等级“内容”部分分为四等,每一等的首句断语分别为“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虽然内容和表达分开评等限制了过分强调立意与审题的倾向,但对考场上大量的语言平平的作文而言,这是其能进入哪一档的重要的标准。这几年的话题作文每年都有作文内容离题,重判20分左右的。在阅卷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改审题而不是改文章”的倾向依然存在。

在近年来的作文教学领域,个性与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视的方向,但不能忽视共性与规则。因为考试需要用一把尺子来考量所有的学生,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上海高考阅卷作文中心组负责人周宏在一次访谈中说,尽管有识之士已经多次强调,高考作文并不排斥创新,却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把创新看作高考的敌人,或者认为高考作文的创新只限于形式,思想见解的独特新颖不属于高考。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只需查阅高考的部分一类卷作文便可找到答案。问题是,确有考生因为观点的创新导致得分低于自己的预期,甚至由此引发过媒体和社会的关注。所以,有必要探究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曾阅读了相当一批此类高考作文,结论是:得低分而与众不同的作文(姑且称之为创新作文”)有共同特点,那就是读者难以理解其新鲜说法从何而来,和话题有何联系。试想,笔者用较长时间都读不懂你的意思,要阅卷教师在短时间内读懂,未免强人所难。

是阅卷教师不认真吗?众所周知,参加阅卷的教师都是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而且不少是第一线的中学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切的理解和感情,和油然而生的责任感。没有对考生作文的整体把握和了解,他们不会随意打分,尤其是打低分。所以,问题还是出在作文本身。分析表明,此类作文可分成两种,一种观点与题目有联系,审题没错,但论述说明或单薄或片面或生涩或武断;一种思维跳跃,全文找不出观点和原题目(或话题)的关系,仿佛在写另一篇作文。这样的作文如何肯定和鼓励你的创新 考场作文有别于平时作文之一,就是阅卷者不可能和你见面,因此你也无从解释说明别人不懂之处。何况,即使平时作文到了需要你说明解释才能让人恍然大悟的地步,也已经游离了优秀行列,所以,在写作时时时想着话题时时刻想着阅卷者,问一问“我这样说是在回答话题的问题吗?我这样说他们会误会吗?”,千万不要搞得阅卷人感觉“你的柔情意我永远不懂”!

也就是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话题,点明你的行文和话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你要让阅卷人快速清晰地“看到”你的立意,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阅卷人很难有余暇去咀嚼品味你含蓄朦胧的意旨的,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与其委婉不如直接,与其含蓄不如鲜明。点题之笔,是高考作文必不可少的一道防火墙。

3.八百字意识

考试作文字数的限制是一个牢笼,不少于八百字其实就是要学生把字数控制在八百至八百五十字之间,而且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首尾呼应的文章,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的教师一定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如何让学生快速完成八百字,以最大限度的消灭字数不足甚至作文残篇,实际上在第一卷不断压缩第二卷书写量不断加大的趋势下,2005高考作文残篇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同时,我们还要研究八百字作文的基本架构,尤其是入题要快,结尾不能冗长等等,我曾经看过我们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的作文,写到470个字还没有进入正题,显然不合适,800字的作文要在150字内写完开头进入正文,否则“凤头“无从说起。

顺便说一下我为什么不提倡中下层面的学生写记叙性的文章,除了考虑他们的笔力和终身发展的要求外,还考虑到在固定的800字左右操作一个故事非常难以掌控。

4.快速架构意识

高考写作既是实力战,又是谋略战时间战,考场作文是急就章,要在不超过6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阅卷主体来讲,是浏览者,高速运作的机制决定了阅卷人只能在最多两分钟内浏览完毕并作出判断给出分数。这二者都决定了考场作文在结构上的一些特殊要求。首先是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如果文章结构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不能让阅卷人在快速审读中迅速把握你的思维逻辑,那就很有可能被打入另册。所、随同、虽然考场作文不允许像平时作文那样精雕细琢。但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如审题、构思等,不宜求快,万万不可还没有把全局想清楚,就匆忙下笔。欲速不达。立框架、拟提纲要快,如果很久都想不出全文的逻辑进程,势必导致想到一句写一句,想到一点写一点。前言不搭后语,段落关系混乱,在写作的运筹谋划中,要把握时机、运用才智、调整行动,正确运用快慢术,才能取得应试作文的好成绩。

我们的备考首先就要训练快速完篇的能力,这个能力的训练要从思维及结构两个层面进行,从思维的层面,要训练拿到一个题目后怎样“想”,比如,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方向上展开思考,从话题及话题材料出发进行同向及逆向联想等,逐步形成快速构思能力。同时,思维的结果要落实在结构上,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怎样的结构快捷而又不呆板,同时适合阅卷人快速浏览。中下层面的学生不妨有一些经过长期操练以了然于胸的结构模式特征,以便于在考场上迅速架构文章快速完篇。

5.例文引路意识

整个高三写作备考阶段,我们的教师都绝对不能只是满足于对学生提要求,不要只是说考试作文要怎样,而是拿出例子让他看考试作文应该是怎样的,一定要用大量的例文去引导学生。要作好学生习作及其它例文的及时合作编印分发工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本前提,这是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写作者的共识,到了高三,读破万卷书已经没有可能了,那么,我们该读什么,怎么读?在什么时间读?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冷静思考的。

首先,我们要考虑时间与精力的限制,面临巨大升学压力的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作为一门课的语文,在整个学习时间里,不应该占过大比例,语文没有权力占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当然大家也不愿意牺牲其它科目来大量研读名著和大部头的作品。时间和精力的下限钳制了研读名著和大部头的作品效益与成绩的上限。

其次,我们要考虑我们的写作缺少的是什么,反思我们的语文学习,就会发现,我们虽然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时代,但由于原本生活环境的封闭以及对粤方言为主的港澳文化的盲目尊崇,加之小学初中阶段方言授课现象和粤方言广播电影电视甚至书面读物的大量存在,我们“接受”和“表达”这一言语活动的两极都处在粤方言的强势笼罩之下,听说读写都以“白话”为主要工具,方言语汇、方言句式在我们言语能力生成的最重要阶段过于强大地不断“类化”着我们的言语经验,导致粤方言区大部分学生不仅普通话发音普遍不准,更严峻的是两大问题一是普通话语汇严重匮乏,一是表达系统严重不规范。词汇量的贫乏导致表达苍白,词不达意,表达系统不规范导致句式混乱,语感不强。这是严重制约我们普通话表达与交流能力的两大瓶颈。我们要认真反思:为什么在学了十年的语文后词汇量还是如此贫乏?为什么语文教学的效率如此低下?其原因固然相当复杂,就课本来看,词汇量少而分散,更由于篇目的限制,词语的复现频率很低,不符合积累识记的科学规律。而条分缕析的课堂教学更少顾及词汇量的积累,作为人类思维和表达的主要凭借的词汇的贫乏,直接造成了思维萎缩,思路枯涩,句式呆板单一。一句话,我们的语文学习在各种花架子之下忽视了一个简单的常识: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句法是语言的建筑规则,材料供给不足建筑规则混乱的言语建设工程必然是“少慢差费”的“豆腐渣”工程。

同时,由于我们生活的相对封闭和单纯,我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思考还处在相当稚嫩相当概念化的层次,表现在写作上,材料单调贫乏,内容幼稚。立意趋同,认识相类,缺乏独到见解和新锐的思想。

就高考的需要而言,考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其实就是漂亮的千字文,就是时下各种报刊中常见的千字左右的故事、随笔、议论散文。

因此,我们应该有目的有方向性地阅读千字左右的时文美文伙伴文,阅读符合我们认知水平、思想性强、内蕴丰厚的美文和报刊,要让时文走上课桌走进课堂,用词汇密集、句式多样的时文阅读材料来弥补课本之不足。阅读不必过多追求“经典”,而是要以文章内容的现代、材料的丰富、思想的新锐、语感的通达为标准,力求选择喜欢读能读懂的作品,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品质,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滋养我们的良好语感,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全面优化自己的语文素养,为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下层面的学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贫乏是作文的致命伤,如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就击中了学生材料积累的“软肋”,学生缺乏关于“语言与沟通”关系的背景材料,作文只好重复罗嗦地阐述一些单薄的认识甚至大段照搬引言中的寓言。从评卷标准看,无论是“材料丰富”、“材料新鲜”,还是“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有文采”等方面的要求,都体现了积累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命题者对材料的高度重视。

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具选择性更低耗高效的手段来突破我们中下层面的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瓶颈呢?当代著名作家梁衡说:“我曾想,语文教材要解决什么。---我想从初一到高三,能不能给学生编一点最精彩的修辞段落,把最精彩的段落拉出来,让学生综合理解---人一生当中一定有一些最基本的记忆单元和要素,这个记忆要素是他一生当中必须用的,最好在青少年时期,尽量一次性解决。---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记忆优势,把语文教材同时变成一本记忆教材,为学生的一生打一个好基础。” 梁衡先生是从学习修辞的角度来谈的,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思想,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编以词语和表达规范为纲目的精彩语段,来解决我们在语文素养上的基本问题。因此,在阅读时文的同时要阅读大量优秀的文段甚至背诵文段,以丰富积累规范表达。

大量例文的引导其实就是要解决思想贫弱的问题,解决写作的素材贫乏的问题,也要解决语言模板问题。

在确定了阅读基本方向之后,还必须清楚该怎样读,我们的基本策略是“边读边剪、边读边摘”,也就是从惯常的浏览式消遣式的阅读转向学习式吸纳式的阅读,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本剪贴摘录本,在阅读中看到经典的句子、精彩的段落、有益的故事等等都可以剪贴或摘录下来,最终形成题材多样、体裁灵活、篇幅短小,现实感、思想性与文学性都较强的而且很具个性特征的写作素材库,这样既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又能大大开阔视野,提高评论与批判选择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如果能对剪贴摘录的东西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与评论,不但有利于形成审视事物的独特视角,提高我们的思维深度,而且在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当中,我们会产生深层次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品味与阅读意识,写作也就不会是无米之炊了。

当然,高三的阅读是有一定的功利性的,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应对考试,我们还要适当地阅读一些考场作文,探寻高分作文的秘密,发现作文低分的根由,从而更清楚地知道考场作文的规则和潜规则,更清晰地认识到高三作文备考努力的方向。同时,我们要尽可能的发现学生习作中优秀的作品,一方面鼓励学生,使之有“效能感“,一方面引导伙伴。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该在什么时间读呢?一方面,大家要充分利用一些“边角料”的时间,古人讲读书有“三上”,即“马上、厕上、床上”,值得借鉴。但我们也要把阅读向课内转移,尤其是语文的早读绝对不能完全用来解题,课堂时间不能完全沉迷的题海之中,要调剂出一部分时间用于阅读。

阅读,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在阅读中感悟汉语之美,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进而学会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这是中学语文学习的根本,也是我们高考胜利的保证。

6.文体规范意识

话题作文的要求,一贯以”三自”为原则,其中“文体自选”引起了一些误解,不少人以为“文体自选”就是“淡化文体”,就是不再对文体规范有要求,这其实是对高考作文的极大的误解。

就命题的要求来看,“自选”强调的是“选”,也就是说考生要选择一种自己拿手的文体来写,一旦选定,就要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文体的规范来行文。八百字的一篇短文却要在几种文体间游移不定,写出来势必就是“四不像”。从考场的行文选择来看,有一些题目并不适合用随便哪种文体来写作,如2003年上海的《杂》,能写出高质量的记叙文可称得上是“天才”,而且大多数考生也不是随便哪种文体都能操作的游刃有余。 从阅卷场的操作来看,对文体也是有严格的要求的,《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在“表达”分项中的第一要求就是“符合文体要求”,那些文体特征混乱的文章只能进入三等“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甚至四等“不符合文体要求”。

就考场作文的具体情况来看,近年来高考作文在文体方面存在以下三个方面明显的误区。

一是作文文体特征不明,有些作文前面一半篇幅在议论,后面一般在讲故事。有些作文开头结尾是明显的议论,中间夹一个故事,甚至有作文前面是散文后面是日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反映出考生文体意识差,高中三年连一种规范的文体的写作技能都没有掌握。当然会被严判。

二是选择的不是自己擅长的文体,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只为讨巧,有的考生从未搞过创作,又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却胡乱幻想,设计情节,写“科幻小说”,结果不仅造成常识性的错误,胡编乱造的痕迹也显而易见;有的考生平时不读也根本不写剧本,却去和语言“对话”,结果许多对话实际都是“废话”。选择不擅长的表达方式去试场“冒险”,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是盲目跟风,胡乱创新,文体花样翻新,牵强附会。什么说明书,病例,甚至有的还出成了试卷样子,在形式上煞费苦心,想以此去博取高分。在文体上绞尽脑汁求新求异,文章内容缺乏真知灼见反倒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当考生挖空心思满街找新文体时,放眼世界,又有哪篇传世名篇有什么怪异的文体呢?

因此,面对高考作文题,必须先想一想:它有没有隐含文体要求,如果确实没有限制,可以自由选择,那就必须扬自己的长处,选择自己平时熟悉并能驾驭的文体。而如果既不审察题目的文体要求,又不根据题意选择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一味想着“淡化文体”,草率下笔,以致造成文体上的重大失误,这样的教训太深刻了,一定要引以为戒。

面对高考,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文体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优劣的差异在于考生对所选定文体规范的掌握和操作能力,话题作文有一个重要的规定就是“文体自选”,首先要明白“自选”不是不要文体,是否符合文体要求依然是高考作文重要的评判标准。这一规定对我们复习备考的最大意义在于我们不必面面俱到,各种文体都会,在复习期间主攻一种文体,精于一计即可制胜。

主攻一种的前提是要选准,要明白高考并没有特别讨巧特别能博高分的文体,不管哪种文体,写好了都能拿高分,选择的关键要看我们的长处,基本原则当然是擅长什么就选什么,然后勤读勤练,必有所成。同时要坚持“稳中求胜”的原则,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淀也没有某种创新文体的成熟的写作经验,就尽量不要在文体上盲目创新。备考应当十分重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这对青年学子来说,这也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一辈子。

简单地讲,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应该去主攻规范的议论文的写作,努力提高理性地分析话题、材料充分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对话题看法的能力,小部分记叙文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去主攻规范的记叙文的写作,努力提高生动而有条理的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应该是中学生的“基本建设”,做好了一辈子都会受益。极少数确有天分且阅读背景丰富的同学主攻能有创意地表达的文学性较强的文体。千万不可不顾自身实际,眼睛都盯着那些被媒体捧上天的创新作文,大家都往一条道上挤。

7.微观指导意识

在高考中如何拿下作文这半壁河山?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平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语言,也就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应是写好作文的“治本”之策。但是,在具体行文的立意拟题谋篇布局等方面还应该有一些“治标”的有效训练途径,文章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架构、如何过渡,如何结尾,如何表达观点,如何陈述材料,如何点题,如何结尾等等要深入研究,微观指导,而不能大而化之。

针对考场作文的特殊要求“修改------升格”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利用,以做到“标本兼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

8.分层教学意识

由于母语学习的特殊性,写作能力在中学生中呈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性,少数优秀学生的作品可以达到报刊发表甚至著书出版的水平,他们的优秀是以广泛的阅读、较为丰厚的生活积累知识积淀和不可否认的写作天分为背景的,比如《赤兔之死》的作者就曾读过40多遍《三国演义》,这样的阅读量即使是教师也很少人能够达到,更遑论学生。但是,在为他们喝彩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看到,阅卷场有大量的文章还停留在相当拙稚的状态,如果不能设定一个实事求是的分层教学的目标,势必给我们的作文备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从素质教育的视野来看,对于没有什么特别的写作特长的中下层面的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关注我们的学生最需要的,与他们的终身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思考和表达身边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议论表达的能力,训练议论的表达方式就是训练有效率地思考、有效率地表达。学会写规范合题的考场作文是基本方向,必须注意议论文的写作,以训练议论文的写作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优秀生,要教会他们突破平庸,写出个性。所谓平庸主要有这样一些表现:思想上,官样文章,空话套话,政治说教,结论口号;语言上千腔一调,平板苍白;内容上,或缺乏一以当十的典型材料,或堆砌材料、或选例低幼,一味在生活小事上兜圈,器识狭小;结构上,过分模式化,或“考八股”式的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正面论据反面论据),或平面运思,文章内容只在一个“平面”展开,看不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运思踪迹。文章单薄,面目可憎。

那么,如何写出个性呢?首先要大胆创新,打破固有模式,张扬个性,表现真我。袒露真实的心灵世界,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尽情挥洒情感,品味生活,力戒空话大话套话。

其次材料要典型,一以当十。材料丰富不等于材料堆砌。努力揭示事物的原因,探究事物发展趋势和结果,这样可以治疗“平面”运思的毛病。同时要关注社会,关注改革,感受时代气息,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重大事件,了解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探究社会和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作文中注入鲜活,告别陈旧老化。还要丰厚阅读积累,熟读、悟透、用活名著名篇。还要锤炼思想,优化语言,议论追求散文化、诗化。

9.评价导向意识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尺,它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给学生某篇单独的作品给出一个合适的分数和评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一句话,在写作的攀登途中,作为向导的教师的指引将直接决定你的学生未来的高度。因此,每一个评价者在下笔给分数写评语的时候都要根据写作者的具体情况仔细斟酌,在引路、纠偏、鼓励和否定中照准切入口。

我认为,在作文评价方面有两种倾向是最需要规避的,一是盲目肯定,教师对考试作文缺乏明确的认知,不能理性清醒地评判文章,尤其是不能站在考试阅卷的背景下评判文章,仅仅根据文本本身的一些优点大加表扬,例如有学生写“卒子是否重要”这个话题却说要珍惜没一个棋子,而且对这样一个比喻性的话题没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文章既“偏”又“隔”,但却给出58分的高分,显然不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考试作文。二是残酷打击,教师总是高高在上,站在文学写作作家写作的高度审视学生的作品,容不得学生的稚嫩和浅白,看不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所有文章统统入不了“大师”的法眼,极度吝啬分数和表扬,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不到一点进步的喜悦和耕耘的快乐,写作没有效能感,长此以往当然难以进步。

10.教师作为意识

不客气地讲,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无序、无法、低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就是教师的无为。虽然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但语文教师往往对写作教学底气不足,认为语文靠的是长期的滋养,训练实在难有作为,而在语文的所有考点中,对作文最没有信心,觉得写作考的是长期的积累甚至天分,靠复习训练作用不大,认为作文用不着训练,或者说,用不着用太多的时间,花太大的力气去训练,对作文备考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陷入了“作文不可复习论”误区。于是,高三的写作训练面临着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在所有各科的高考试卷中,作文60分的高分值是赋分权重最大的考点,理应最受重视,另一方面,作文备考“不作为”,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去碰运气,在考试中屡遭滑铁卢。

吕淑湘老先生生前积极主张“技能拆分”,曾多次以“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作比,反复重申自己的这种观点。按照这种学说的观点,无论阅读还是写作,从本质上讲,都是一种技能,一种非常复杂的技能。对于那些复杂的尤其像我们的语文技能,只有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吕叔湘先生的这一论断大家都耳熟能详,也可说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为朴素的启示,可事实上,却从未引起过我们语文界的普遍关注,更少见有真正付诸行动的。叶圣陶早在1942年就说过:“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认为写作的技能必须依赖训练来达成。但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不愿意或没办法去进行积极有效的训练,这是教师不作为的第一个严重表现。

教师不作为的第二个表现是满足于提要求,只是不断提出写作的各个层面各种各样要求,但不去研究这些要求的达成策略,不去寻求具体可行的达成方法,写作教学满足于文章学意义上的指导,缺乏微观的更具操作性的方法指引。

作为教师,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首要要知道写作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基础年级和毕业年级都应该保证每周基本有一次写作训练。其次要研究写作教学的方法,给于学生更切实有效的指导。还要在阅读资源的推荐介绍、写作素材的积累引导、优秀习作的点评印发等方面多作为,这方面,我们东莞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总之,只有教师有为,有法,学生的写作才能有效有成。

当然,以上所讲的很多是技术性的东西,也许有些教师会鄙视这样的技术主义的操作,但我们的学生要上大学,我们的任务之一是帮助他们获得进大学的门票。文无定法,考试作文却要“有法可依”。我们并不指望学生写出传世文章,他们要的是“分”,只要过了这一关,新的天地就出现了,他何必要拿出自己的前途去冒险呢?既然考试是我们时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制度,既然我们都承认这是目前社会条件下惟一比较公平的制度,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同高考作对。应当清楚:高考不是成人的游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深切感受到时下考试形式的严酷与弊端,但是靠发发牢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理性地对待高考,才是探索途径的开始。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