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师频道 > 作文教学 > 正文         ★★★
 
高考作文应试训练毁了写作能力培养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9/6/22 6:35:5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每年出高考作文题,考官和命题小组总在想方设法“反猜题”、“反套题”,而考生和老师,却总在想方设法押题、背范文。

  今年上海高考出了道材料作文题,让诸多考生和老师大跌眼镜——“反猜题”成功,可这只能让考官暂时舒口气。因为在应试大环境下,明年、后年……照样会上演“猜题”和“反猜题”的博弈,在其背后,则是写作能力培养与应试训练的博弈。

  议论文“训练”毁了独创性

  不管是往年的考题《握住你的手》、《跨过这道坎》、《他们》,还是今年的材料作文,其实都可以写成记叙文。但大多数考生选择写议论文。今年参加阅卷的上海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分析:这是因为议论文较容易“准备”,甚至可以“背熟一篇范文上阵打天下”。

  阅卷老师都看得懂考生独爱一种文体的门道:议论文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老师容易“训练”;而记叙文“训练”难度大,更难用一篇范文去套不同的题。批阅今年的材料作文,也可以看出考生们受过“训练”的痕迹,比如对题中所给材料“开头引一引、中间点一点、结尾说一说”的格式。更让人遗憾的是,许多作文只顾套用格式,却没认真考虑自己作文的主题与材料内涵是否契合。

  有位阅卷老师说,其实作文鼓励不拘一格,考生尽可以根据既定命题提炼自己的观点,写出独创性,并没有什么得高分的模式。比如有一年全国卷作文题《面朝大海》,有学生结合自己对甲午海战的想象和学子海外学成回国的情况,写了篇夹叙夹议的文章,得了高分。

  “背熟范文打天下”毁了以情动人

  连续多年参加阅卷的一位老师摇头:从前年到今年,都看到了套用范文、引用事例完全一样的作文,应试训练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即使今年的材料作文,居然也出现了一模一样的范文套用。

  受制于规定,这位老师不方便透露详情。但江苏一位中学教师王栋生收集了用“屈原向我们走来”开头的套题作文的典型实例。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2005年江苏题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跳入汨罗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2006年《人与路》,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2007年《怀想天空》,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奇心》,考生又写:“屈原向我们走来……那是为什么?我感到好奇……”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附中特级语文老师黄玉峰归纳了套题的“诀窍”:近三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都可以写成关怀弱势群体——《握住你的手》,我想握住民工的手;《跨过这道坎》,必须跨过与民工差距这道坎;《他们》,他们是一群民工的子弟。受过如此的套题训练,还有什么作文题不能应付?黄玉峰感叹:这样应试,怎么可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一位阅卷组成员说,过去阅卷时,常常是一个学校的考卷封在一个包里,结果一看就知道哪些考生是同一个老师“训练”出来的,因为他们几乎都用同一篇范文做模板。现在的电脑阅卷打乱了考卷排列,但拿到同一个区的20份考卷,就能看到3份是一样格式,甚至连例证都一样。

  猜题应试毁了作文考查本意

  除了套题,高考作文的跟风现象也很严重。

  据一位阅卷组成员透露,前些年有个考生在作文中用了大量排比句,又大量引用名人名言,阅卷老师觉得考生文字基础好、知识积累多,给了高分;结果第二年就出现了众多大用排比句和名人名言的作文,空有华丽辞藻,却不关注与内容的相关性,当然得不了高分。这波浪头过后,有个考生作文时写了题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给了高分;于是,第二年众多考生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先来个题记。

  今年高考上海卷出了材料作文题。按一些考官的说法,这更能够体现考生的能力——命题作文预设了观点,而材料作文需要先发现观点,强调考生的独创性。但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阅卷老师发现,有些考生考前以押题为应试“准备”,临场对材料作文手足无措,有些作文甚至没有和所给材料“对上话”。

  猜题应试就这样毁了作文考查的本意。

  本报记者  姜澎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