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师频道 > 作文教学 > 正文         
 
话题作文的由来与特点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9/1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话题作文”的出现,约有三年时间。从1999年开始,连续三年的高考作文都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于是它便成了特别引人注目的一种作文方式。

  几十年的高考作文,大致采用过三种命题方式。先是最传统的“词句式命题作文”,比如“春雨”、“习惯”、“我的一段最有意义的生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类。这种方式存在的时间最长,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也带来一大弊端,就是难以防止猜题押题,难以防止“宿构”。倘若请人代笔,写几篇“说习惯”、“说苦乐”之类的文章,背下来应付考试,阅卷者是无从识别的。这一来,作文考查就很容易与公正“选拔”的目的相悖。为了防止猜题和“宿构”,就需要使命题不容易猜测。于是就出现了第二种命题方式,即“给材料作文”。

  这种方式是给一段材料(或一段事实材料、或一段名言、或一个小故事,或一首小诗,或一两幅画面等等),让考生根据所给材料的意思,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在几十年里,这曾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方式。它的基本特征一是不容易被猜中——一段材料自然比一词一句难猜,二是限制性较强。①文体要限制。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是读后感,还是评论文?往往有严格限定。②立意要限制。比如1996年高考作文要求比较两幅漫画,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对命题给出的两幅画,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必须表示都喜欢,而且还必须在此前提下突出一个“更”字,倘若写不出这个“更”字,便不能算切合题意。又如1997年高考作文,要求根据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表面看来,可以“自选”、“自拟”,实际上一则材料是“乐于助人”,另一则材料是“别人碰上麻烦悄悄走开”,命题对作文立意取向的限定,仍然明明白白摆在那里。③和立意取向的限制相偕而来的,便是作文阅卷过分看重内容是否“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而这实际只是动笔写作前的一个环节。许多文笔极好的考生,往往“栽”在这几分钟的一念之差上,阅卷者常为这样的考生叹息不已。

  这种限制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清楚。这种命题形式,使写作能力首先受制于阅读能力,它将作文对观察生活能力的需求,异化成对文字(或图画)材料审读能力的依赖。考生的思维被无形的套子所束缚。过分顺应命题的限制,作文势必失去源头活水。这对高校选拔人才,对中学素质教育,实在极其不利。于是第三种方式,即话题作文,或称“给话题命题”便应运而生。

  它是传统的词句式命题与给材料命题结合发展的产物。

  话题,是一个词语或短句,这一点与词语式命题很相似;不过这话题并不一定用作写出的作文的题目,这就使作文有相当大的自由度。给话题命题,大都有一个引言,这一点与给材料命题又很相似;不过这段引言的用意不是为了限制,而只是个引子,提供一点启发。

  这种“话题作文”命题的基本特征是开放。

  首先是文体开放。1999年高考命题这样提示:“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命题还做了这样的规定:“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这与其说是规定,不如说是取消限定。2000年高考命题更开放一步,先是“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在这里,“角度”、“理解”、“方法”、“答案”、“经历”、“体验”、“见闻”、“认识”等等,都行。都行,可谓是门户洞开,八面来风。命题又提示:“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于是“文体”毫无遮拦,口岸全开。文体开放,使高考作文考查更合理。人与人之间,各类思维、各种才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擅长形象思维,有的擅长抽象思维;有的想象丰富,能编述生动故事;有的联想开阔,能信笔八极万仞;有的推理严密,能展开滔滔雄辩……我们陶醉于艾青的诗歌,却并不苛求他能写出曹禺的剧本;同样,我们欣赏曹禺的剧作,却并不期盼他能吟出艾青的诗篇。公众对顶尖文豪如此公允,高考以话题作文的形式,给禀赋相异的考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是多么实事求是啊。

  再者是立意取向开放。例如19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话题作文,你可以褒扬,也可以贬斥;可以畅想“移植”成功,也可以忧思“移植”失败;可以纵谈“移植”开拓的神奇境界,也可以嗟叹“移植”引发的尴尬局面。又如2001年高考“诚信”这一话题作文,你可以赞扬“诚信”的光辉,也可以惋叹“诚信”的软弱;可以谈抛弃“诚信”的可悲,也可以谈抛弃“诚信”的无奈;可以拿“诚信”将“美貌”比得暗淡无光,也可以用“诚信”把“才学”送上万古云霄……与立意取向开放的同时,选材也就无所限制。话题作文,就好像开一个专题茶馆,只要在专题之内,尽可以畅所欲言,聊个痛快。好比“足球”茶馆吧,你可以聊甲A,聊世界杯;也可以聊足球技术,聊体能测试;还可以聊洋教练,聊街头足球……当然,无论在哪一领域,你都可以或赞成或反对,或决然或辩证。这种立意、选材的绿灯开放,为考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早就熟知,写作有两重意义:一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二是使自己的思想更明确、更有条理。开放立意、选材的话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锤炼思想,抒写真情,于是更接近于写作的实际,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了作文命题的拘板与矫情,也使作文考试更明确地向作文素质发出呼唤。

  话题作文的这些特点,是现今高考作文命题的突出特点。

  任何一位考生,在7月7日坐在他的考位上之前,写过各种不同形式的作文:日记,是写给自己的心路记录;书信,是写给朋友的感情交流;语文课的作文,是按老师要求完成的作业;寄出的稿件,是向社会表述自己的心声。高考话题命题作文,与上述作文不同。它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学识”的舞台;它启示我们树立一种自觉意识:凭借话题作文所给的某种启示,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择定自己擅长的文体,抒写自己的真心和卓见。

  话题作文的启示,通常包含在命题的“引言”里。

  例如1999年高考的话题作文,就有一大段引言: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这一命题给出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而这个话题是靠这段引言导出的。

  对“引言”不能无视也不应拘泥。它除了引出“话题”,还引发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如上述引言的核心句是“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这是引发联想的重要提示。如果你在高新科技、科学幻想,甚或记忆移植方面所闻较多,素有积累,那你不妨就写相关内容,写成科技小品,写成专业论文,都未尝不可。反之,你可能对相关科技并不熟悉,那就大可不必一头钻进“实验室”、“流水线”。你完全可以写自己喜闻乐见的生活,写自己萦回心头的幻想。你喜欢足球吗?可以去移植马拉多纳或米卢的记忆呀;你热衷歌星吗?可以去移植帕瓦罗蒂或刘德华的记忆呀;你酷爱红楼梦,可以乘风归去,携曹雪芹化入林黛玉的梦境;你关心三峡大坝,可以凭虚御风,随巫山神女一览高峡平湖的大观……“话题作文”之所以称为“话题”,本身就表明着一种引发,一种海阔天空吧!

  在领会“引言”的启发性时,要牢牢把握住那个核心——那个打开思路的出发点,那个整合思路的落脚点。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引言: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丽’、‘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这段引言是寓言,有着广阔的启发性——“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这些都可引发关于社会、人生的种种联想;“健康”、“美丽”、“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可以引发多角度类比或对比;“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和艄公“有弃有取,有失有得”的劝说,也可以引发对其中缘由、因果的探讨;“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既可以引发对其主观行为的遗憾、感喟,也可以促成对他面临的客观环境的深思、评议,当然还可以就解决问题的办法——既保全“诚信”,又不缺失其他背囊,还能安渡难关的办法,发表高见。

  你可以充分打开记忆的仓库,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你可以抒写心得,纵论古今,也可以浮想联翩,构思故事、编写寓言,等等。但你的所思所写所论,必须整合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诚信”二字就是那个核心。

  总之,话题作文就是要求写作者在话题的范围之内,以自己熟悉的文体,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材料,充分调动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

  在引发联想和想象方面,话题作文的引言与材料作文的材料有相通之处,二者都广有可供开发的宝藏。话题作文虽鼓励开放、发散,却不支持宽泛无边。那种以为在作文领域打开创造之门就必须取消一切限制的舆论,是很片面、很盲目、也很表面化的。

  既是一个作文的命题,就离不开限制;高考作文,更须有必要的限制,时间、篇幅、话题,都是限制,否则就无从选拔。限制,不等于刁难,不等于窒息创造,而是为创造提供一个范围。相反,取消一切限制,并不能带来创造能力的蓬勃发展。这就好像唱歌必得接受声乐的某些表现法则,否则就无所谓“歌星”们的创造;绘画必得凭借一定的线条、图形、色彩,否则“创造”将与绘画毫不相干;人类个性的张扬必得接受一定的法律规范制约,否则就成了破坏。真正有价值的创造,都是在必要的限制之中发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给出开放的话题,限制一定的范围,是话题作文(尤其是考场话题作文)不可缺少的双翼。有了这两张翅膀,高考写作考查就能在既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人才,又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之间找到合理的、平稳的度和舒展的、开阔的量。我们有责任引导同学们凭借话题作文的翅膀,翱翔于万里长天;话题作文这朵作文园地上的新花,也一定会越开越艳。

  [附:北京市2001年高考考场优秀作文]

  序散文集《诚信人生》 

  翻开这本集子,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令人不忍释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诚信”二字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

  已经适应了对真实、对诺言的背叛。

  因此,《诚信人生》就像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让人看着这一行行平和而干净的文字,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页页翻过去,温馨的感觉逐渐变成笼罩全身的震撼,我可以感到心灵的颤抖,而那颤抖,一半纯属个人,与他人无干。

  我是一个‘诚信’的人吗?----我自问。书翻到了这一页,文章题目叫做《人生渡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走到了一个渡口,身上背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船行海上,忽然见起浪涌,险象环生,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活命,年轻人思之再三,将“诚信”丢了下去。

  如果换了我,我会丢哪一个呢?----我再次扪心自问。

  然而,这两个问题,我似乎一个也答不出。

  然而,作者却替我做出了答案,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三段话: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诚信”精神。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信任的心和真诚的情。如若失掉了“诚信”精神,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支持。试想,谁会相信一个断线风筝的承诺呢?

  看到这里,我审慎地扪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

  是啊,关爱、友谊、真诚以及其他人生至美至珍的情感,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源头:诚信。好好守护那根线那个背囊吧,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替人写序,却写出这篇“散文”。也罢,权作是满院春光中的一个“缺口”,无尽的美景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欣赏吧。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