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师频道 > 作文教学 > 正文         
 
话题作文“分数的背后”写作示范
(作者:安徽省霍… 更新时间:2006/11/3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州警察局要通过系列考核招聘一批监管高速公路的巡逻警察。笔试得分排在前10%的应试者自动被淘汰,其余进入下一轮。有人不服,告到法院。但法院的裁定是:警察局的做法顺理成章。因为每天在公路上巡逻是很枯燥的重复劳动,拦截超速行车者又非常危险,需要警察勤恳踏实、忠心敬业。根据以往的经验,那些考试中分数较高的人,往往过于聪明伶俐、机敏活络,很难长期在这份工作上恪尽职守。而警察局需要的恰恰是那些不但能胜任并喜爱该项工作,而且能够长期以此为职业的人。
分数之间,诚有高下;分数背后,更有文章。请以“分数背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④自选文体。⑤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话题“分数的背后”让我们联想到前段时间上海一名成绩普通的中学生因为跳海救人而得到了留学美国的机会这一事件。当时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服气,家长也质疑此事。再回过头来看材料中的事件,你同样觉得耐人寻味。从材料看,“考试中分数较高的人,往往过于聪明伶俐、机敏活络”,并不适宜于“监管高速公路”这样的工作岗位;在“分数背后”,还应考察求职者是否“勤恳踏实、忠心敬业”。这两则材料都涉及到一个人才的评价标准问题。分数能衡量一切吗?分数高的一定能力高吗?分数高的一定适合某个工作岗位吗?这个话题启发我们思考,我们在人才的选用上不能唯分数论,而应该根据实际才能选拔。如果只重分数,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拔,被选用的人就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贻害无穷。也就是说,除了看分数,更要看责任心、喜爱程度,等等。由此拓展开来,分数的背后是能力,分数的背后是态度,分数的背后是情趣,分数的背后是品德,应透过分数、根据需要来用人……均在可写之列。但不能写分数的背后是师长的关爱、挥洒勤奋的汗水、讲究科学的方法等,这是因为,本题涉及的其实是一个怎样评判人才的问题,而不是要你探究、思考分数高低的原因。另外,不管如何立意、选定哪种文体,都要用好辩证思维,不能一味贬低得分高者,也不可任意拔高分数低者,这是因为——“分数之间,诚有高下”。


【考场示范】

哈佛大学的选才观
吴兴人
美国哈佛大学近日在上海招生,最终被哈佛选中,而且成为全球极少量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优秀学生之一,是一个名叫汤玫捷的学生。
这个在复旦附中40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中排名一百名之外女生,何以能被哈佛大学看中呢? “玫”是指一种绚丽的宝石;“捷”,是取捷报频传的意思。在自我介绍时,汤玫捷顽皮而灿烂的笑容与独特的表达能力让人记忆深刻。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评价汤玫捷说:“汤玫捷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在学校属于中上水平。但她的社会经历、沟通与领导能力无人可及,是典型的学生领袖型人才。”
谢应平举了一个细节:“学校一次文艺演出,口才与表达能力堪称一流的汤玫捷无疑是最佳主持人选,在老师、同学大力推荐之下,她却执意要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学,而自己却担任起最繁琐的后勤工作。在学校,她总是把最好的表现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自己甘做绿叶陪衬。工作中她就像一块磁铁凝聚并影响着周围同学。”汤玫捷小学时担任上海电视台少儿频道摄影记者;初中时独立创办网站,高中时荣获上海高中生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此外,她还在艺术类、文史类、学科类等多方面荣获市级、国家级奖项,是上海被授予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最多的学生之一。
再举一例:2003年9月,汤玫捷赴美国西德威尔高中交流学习一年。在入学一周后的一场校际曲棍球比赛,作为替补上场的汤玫捷,赛场上一路带球狂奔,在与对方守门员近距离对峙中勇敢地反击得手,这个极富“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进球让她赢得了全场喝彩。事实上,汤玫捷比赛前四天才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曲棍球。她后来成为校曲棍球队的主力,经常随校球队一起参加其他州比赛并频获佳绩,彻底颠覆了中国留学生的“图书馆”印象。
打动哈佛大学的,并非汤玫捷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而是她的发展潜力和超出普通学生一大截的综合素质。哈佛大学招生部的一位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透露:“哈佛之所以选择汤玫捷,三分之一是看中她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较好的学术功底,三分之一是因为她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和极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交际沟通能力。此外,通过老师的推荐信,哈佛被汤玫捷的勇敢、热情、风趣、幽默,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打动。”
哈佛的眼光,无疑是很厉害的。哈佛不欢迎死读书的书呆子。他们把上海出色的尖子人才招去了。重分数,又不唯分数是从;重成绩,更看重的是能力。他们真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在哈佛大学,这样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不胜枚举。有音乐天才与数学蠢材并举的学生,有从未上过高中却拥有数个化学奥林匹克金奖的学生,也有在公益与慈善事业中默默奉献的学生……总之,每位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常人无可比及的特质,但事实证明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这所大学培养出的人才闻名于世,选好苗是一个重要的经验。
哈佛大学招生不以分数作为取才唯一标准的做法,折射出了中国教育评价难忍之痛。这对中国学生奉为至宝的分数论是致命一击。时下在中国高考是分数决定一切。分数分数,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分数分数,失之者贫,得之者昌。“分数优先——志愿优先——再分数优先”,成为高考的录取原则;大学的录取过程,有点像是一场赌博;分数线成为生命线,填志愿有打赌成分;分数背后,不乏运气成分;一考定终身,分数定志愿;一分之差,低处不胜寒;一分之差,良师也束手;高分者处前,低分者落后;处前者趾高气扬,落后者黯然神伤;高分者宠信有加,低分者恶语相向。上线下线,天上地下;上线者及第,下线者在家;榜上有名者弹冠相庆,名落孙山者唉声叹气,想不开自杀者也不乏其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哈佛招生中,每年都有三分之二的“状元”学生被拒收。原因是除高分外,他们“一无所有”。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有真才实学的不多。今天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哈佛的选择是符合选拔人才的科学的。他们看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是否有才能,并不一定完全看考试成绩,甚至不主要看分数。分数高的未必是优秀学生;分数低的不一定是差生。复旦附中成绩一百名外者照样优先录取。可悲的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现在培养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考试成绩样样优秀,但动手能力特别低下。因此,许多有眼光的大公司,宁可要一位优秀的高职的毕业生,也不要高分低能的“好学生”。
认真研究一下哈佛的选拔人才的经验,下决心改革我们的高考制度,让我们每一位受教育的人都有用武之地,是时候了!
(选自《杂文选刊》)
【评点】
这是一篇很有针对性的文章。作者先从哈佛大学选中“复旦附中400名学生中排名一百名之外的女生” 汤玫捷入笔,引出对“哈佛大学选才观”的思考。更引出对中国教育的深入思考。“哈佛大学招生不以分数作为取才唯一标准的做法,折射出了中国教育评价难忍之痛。这对中国学生奉为至宝的分数论是致命一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可谓一针见血。尤其是对中国高考制度的解剖更是可以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呼唤:“认真研究一下哈佛的选拔人才的经验,下决心改革我们的高考制度,让我们每一位受教育的人都有用武之地,是时候了!”写作的目的至此水到渠成。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语言洗练,有杂文之风。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针刺之果】

不是高分,亦风流
霍邱国栋复习班 罗中伟
沿袭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是为了选出那分数高高的佼佼者。或许在统治者眼里,只有高分者,才是国家栋梁之材。于是我们听到了许多许多考场失利者的沉重叹息。
我不认为高分就等同于能力,我坚信不是高分,亦风流。
还记得那屡试不第的张继吗?还记得落第之后那难眠的姑苏一夜吗?
寒山寺夜半的钟声,江枫、渔火见证了张继名落孙山,却也见证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的诞生。若只论分数,张继恐怕决不会被认为是能力高者,但他却能写出旷世的华章,为世人传诵。
由此可见,分数确有高下,但不是高分者亦可能是腹有经纶的风流者。
话虽如此,但长时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却一直干扰着我们的判断,牵绊着我们的行为。通常,大家可能认为同一场考试,有能力者当然拿高分。这样想的人或许忽略了考试很可能受非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若仅凭分数很可能会达不到选择人才的目的。况且分数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
这些年来,个别名校学生丑陋的所作所为已让我们看出了素质教育的迫切性:清华学子刘海样泼熊事件反映的是学校教育的无能,马家嚼事件更是昭示了我们学校教育的苍白与无力。看到这样的例子你能说,高分就是素质,就是能力吗?
诚然,我们不能片面的去怀疑高分者,但也请我们对低分者以更多的关爱。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南京市教育局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招生部门和学校切实加强对低分考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关心,引导学生和家长理性对待考试成绩,保持健康、向上的态度。”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赞扬一个举措。它在一定程度上在肯定了“低分不一定低能”的这一命题。
谁敢保证今天高考高分者必定是社会的栋梁?谁敢预言那些高考低分者就是社会的弃儿?我想,别让短浅的认识、浅薄的做法,扼杀掉众多高考低分者的禀赋与自信。“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落榜,不能落志”,这些既是无数成功者用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又是当今每一位落榜生应该遵守并支撑自己继续前行的信念。
我坚信:不是高分,亦风流!
【评点】
这是很成功也很有力度的针刺佳作。高考的失败一度让她很失落,但不服气的性格让她又选择了复习。当她看到这个话题时就和我说:“这个话题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警醒作用,也让我们知道了分数的真正内涵。”再来看一看作者的这篇限时作文吧。文章开篇通过科举制度下的“重视分数”的社会现象得出自己的响亮观点:“我坚信不是高分,亦风流。”接着通过张继考场失意却成就千古名篇的事例进行佐证。又通过“刘海样泼熊事件”“马家嚼事件”进行反证。特别是引用南京关爱低分考生的消息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文章思路清晰,语言干净利索,颇见该生较强的语文功底。

那背后,唉……
霍邱国栋复习班 赵志慧
初二的开学典礼结束了,我左手拿着数学、英语竞赛奖状,右手拿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大红奖状,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回到座位上,
“分数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耳边永远是老师那亘古不变的真理,我又一次低下头陷入了沉思。我知道,我的父母在邻里之间又会因为这几张奖状眉飞色舞,而我也会再次成为父母的宠儿,邻里夸耀的对象。可是那背后,唉……
多少次站在门前看着伙伴在打谷场上嬉戏,可我竟然没有加入的勇气,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会及时发现并大声嚷嚷:“回来!整天就知道玩!”
多少次放学的路途中,我只能与同伴岔道而行,因为我知道父母见我与同伴玩耍便会埋怨:“一个女孩子就该文文静静,上学要有个上学的样,交朋友会贻误终生的!”
多少次睡梦中在同伴中玩耍,又在同伴中被父母辱骂着无奈地回家。
多少次,多少次……
那噩梦般的多少次剥夺了我多少个本该属于我的童年梦。我不能和邻家小女孩一起到竹园品尝野草做成的美味佳肴,我也不能和邻家小男孩一起到小河沟去捉泥鳅。这些同伴们司空见惯的事,对我,却都被“分数”扼杀了。
看着通知书上“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字样,我第一次落下了委屈的泪水。我发现自己成了同学眼中的另类,没有人愿意理我。本以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知道这是我的一种悲哀的无奈。
那分数的背后,我品足了孤独与委屈的滋味,没有了获得高分时的那种欣喜,也失去了童年该有的游戏。我的生活有的只是父亲坐在一旁对我作业的查阅,有的只是母亲对我整日的唠叨,有的只是父亲给我的严厉的注视。我有时贪婪地想,如果让我也来一次重新的选择,我一定宁可选择做一个会玩的学生,宁可做一个成绩差的学生。
现在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仍心有余悸,分数如同笨重的枷锁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知道分数并不一定与能力成正比,我知道快乐的童年是无价的,我知道压抑的生活会埋没我的个性发展……但我又能改变什么呢?现在的我已经如此,将来的我又将怎样,我真的好害怕!
唉,那背后……
【评点】
读本文,我仿佛看到一颗委屈的灵魂在呐喊。这是对父母剥夺自己童年快乐时光不满的真情流露,这是对快乐自由童年生活的强烈渴望,这是对现行应试教育体制的强烈控诉,这更是对素质教育春天到来的真切期盼。文章一方面真诚地将自己在那“多少次”的委屈充分地展示出来,让我们读者真正看到应试教育对孩子身心的摧残,另一方面作者又在真情呼唤着这种生活的彻底结束。可以说作者真诚的思想在感染着读者,作者情真意切的语言在扣动着读者的心弦。这就是本文成功的关键。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